绪论 荀子的思想贡献和学术地位 1
荀子的思想贡献 1
荀子与三晋文化 4
第一章 晋人、晋地,早期学术历程 11
姓名尊号、生卒之年和出生之地 11
早期思想历程,学术师承 17
第二章 儒者的品类及其作用 31
儒者:“贵道诚存” 32
儒者有品类 36
儒者“曲辩” 47
第三章 儒家的道德修身 49
修身有道、术 50
修身有境界 55
论圣人、仁人 60
论士人、君子 65
君子与小人之别 78
儒者的其他美德 82
第四章 儒家本位的礼、义之道 96
礼的起源,制礼的目的 98
礼是治国之道 102
从礼之制到礼之理 110
义、信之理,义、利之辨 119
仁、义、礼相协调 122
从礼道到孝道 125
第五章 在“稷下学宫”的岁月 133
在齐国,在稷下 133
探究“稷下学宫”和“稷下学派”真相 136
第六章 哲学理念和理论 150
哲学认识论 150
逻辑学:名实之论 158
论辩说 165
第七章 评判社会现象和学术思潮 175
社会现象之批判 176
学术思潮之批判 178
对墨家的批判 191
第八章 人心人情人性,性恶之论 197
人有人性,人有人情 198
人性有欲,“顺是”成恶 201
节制欲求,矫正人性 204
圣人制礼,化导美善 209
孟子道“性善”,荀子道“性恶” 218
性恶之论,影响后世 225
第九章 天人之分,人有群分 233
天行有常,天人有分 234
组成社会的人群有分有等 242
第十章 游历各国,游仕、游学的生涯 256
在赵国,与赵孝成王议论兵家之道 257
在秦国,与秦昭王和范睢讨论儒家和法家思想 273
第十一章 国家之论,王霸之政(一) 279
国家政治与政治形态 280
人治与法治 289
法治与赏罚 298
第十二章 国家之论,王霸之政(二) 313
王政,王道 315
霸道,霸政 342
第十三章 君臣关系,如何做君做臣 353
对君主的要求和批判 355
对大臣的要求和批判 378
第十四章 从政楚国与著述兰陵 395
投奔春申君,在楚国从政 395
离开官职,著成《荀子》 400
第十五章 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 407
学习、受教和教育 408
荀门弟子——李斯和韩非 424
略论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弟子们 432
第十六章 经典、文学、音乐 437
经典传承 437
文学成就和影响 446
音乐理论 454
结语 人生尤重身后事 462
荀子之死,弟子推崇 463
荀子之光,照耀历史 466
后记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