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张一兵 281
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及其哲学评估&张一兵 290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三大理论制高点&张一兵 29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与党性原则&孙伯鍨 302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命题混淆了两种历史观的界限&孙伯鍨 307
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科学立场——答鲁克俭和日本学者大村泉等人&张一兵 337
作为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孙伯鍨 357
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孙伯鍨 366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角及学术意义——从对西方学界的几种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入手&唐正东 371
先在的自然、基始的实践与第一级的物质生产&张一兵 393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深层内涵之我见&唐正东 398
关于马克思哲学逻辑转换中三个难题的深层解决&张一兵 413
“两种生产”与唯物史观的实践本质——兼论“经济史观”和“人学史观”的错误&姚顺良 423
马克思对人类学唯物主义的超越及其理论意义&唐正东 435
马克思对历史经验论的超越及其当代意义&唐正东 446
马克思的思想史效应及其意义&胡大平 459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胡大平 475
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胡大平 493
超越个体性哲学原则:马克思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标志&唐正东 502
存在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孙伯铨 514
本体论意识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消解与转型&唐正东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