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初展雄风,逐鹿华北(1955-1966年) 1
第一章 路从二二六队起步 1
第一节 二二六队临危入世 2
第二节 华北地区概况 4
第三节 华北盆地地质演化及油气前景 5
第二章 区域展开的探索阶段 8
第一节 石油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8
第二节 初步掌握盆地地质结构认识 12
第三节 五八年队伍体制调整后的普查工作 13
第三章 历史转折 钻探生产高潮迭起 17
第一节 天津会议,“一普”成立 17
第二节 战天灾,干群同欲人心齐 19
第三节 钻井效益日新月异 23
第四节 你追我赶的一九六五年 24
第五节 井下系统的测、录、固 26
第四章 迎来华北盆地油气连续突破高潮 29
第一节 首战济阳坳陷告捷 29
第二节 黄骅坳陷的重大突破 34
第三节 冀中坳陷油气成果的发现和评价 37
第四节 下辽河坳陷油气田的快速突破 40
第五章 坚持紧抓职工思想和技术教育 48
第一节 建立冬训常态十一年不动摇 48
第二节 抓好“人”这一基本的生产要素 51
第三节 锻造队伍“三特别”过硬作风 52
第四节 技术掌握领先,管理规章科学 54
第六章 勤俭办地质,节约每个铜板 57
第一节 国拨地勘费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办地质事业 58
第二节 开展“增产节约”,“五好”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 59
第三节 财务工作深入现场,抓“两到两活”成本管理 64
第四节 坚持技术革新和改造的增产节约运动 65
第七章 油气勘查钻探技术的进步 68
第一节 钻井技术装备的发展 68
第二节 高效钻头研制成功,钻井技术跨上新台阶 70
第三节 中深钻无套管裸眼快速钻进技术迅速发展 73
第四节 善于从总结经验中把科学钻井推上新高度 76
第五节 钻井优势技术创造业界领先纪录 81
第八章 华北盆地油气勘查的回顾与思考 84
第一节 严守地质勘查科学程序,保证快速夺取油气成果 84
第二节 科学民主部署,严谨技术措施 87
第三节 引进与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91
第四节 油气普查与行政和行业的干预关系 92
第九章 队伍体制与机构沿革 98
第一节 一普大队前身(1955-1960年) 98
第二节 石油普查大队按专业与行政地域分别建制 99
第三节 一普大队组建和机构设置(1961-1967年) 102
第二编 青海高原,爬坡过坎(1967-1978年) 106
第一章 柴达木与西宁-民和盆地概况 106
第一节 一普再受命,建设三线挺进柴达木盆地 106
第二节 地理地质和油气勘查概况 108
第三节 着眼两盆地东部,寻找油气突破口 114
第二章 柴达木与西宁-民和两盆地东部的勘探历程 115
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勘查 115
第二节 青海东部西宁-民和盆地的勘查 119
第三节 民和盆地勘查钻井的艰难曲折历程 121
第四节 民和盆地八年勘查的收获和认识 127
第三章 柴达木与民和盆地钻井勘探的磨难伤痛 130
第一节 全队上下同治“涌水”与“井斜” 130
第二节 防患于未然积极探索制定防斜措施 134
第三节 积极做好防塌及其他钻井事故 136
第四章 油气勘查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 139
第一节 钻井及相关技术装备有所提高 139
第二节 钻井勘探生产配套工程与技术装备 141
第三节 钻井井口和运输吊装机修装备 144
第五章 勘查生产组织与管理 147
第一节 队伍管理体制的无序和动荡 147
第二节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恢复和完善管理机制 150
第三节 加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152
第四节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生产管理制度 155
第六章 青海地区油气勘探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157
第一节 油气勘探依靠科学而稳定的行业管理体制 157
第二节 勘探失利重在技术装备与配套设备的严重不足 158
第三节 重视施工设计、难点预防和人才培养 160
第七章 队伍体制与机构的动荡沿革 164
第一节 入青初期队伍体制、机构设置、人员构成(1967年) 164
第二节 革委会成立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1968-1969年) 166
第三节 革委会成立后机构设置及负责人配置 167
第四节 一普调青海地区后,钻井队伍沿革状况 171
第三编 挑战塔里木,攀峰树三碑(1979-2016年) 174
第一章 一普三授命,临危堪入世 174
第一节 为寻找“十来个大庆”,一普再出征 174
第二节 塔里木盆地地理地质概况 177
第三节 新中国30多年曲折的勘探历程 181
第二章 勇挑险重任,初试塔西南 185
第一节 完成千人队伍从青海向塔里木勘区转移 185
第二节 筚路又蓝缕,扎营塔西南 187
第三节 首战塔西南坳陷喀什——麦盖地地区 190
第四节 积极探索潜力基地,寻找战略转移勘区 191
第三章 战略大转移,塔北成主题 193
第一节 战略转塔北,天地齐发力,强攻井位堡垒 193
第二节 跃参一井地质成果的重大意义 197
第三节 塔北重点形成,迎来首个勘探高潮 198
第四章 沙参二井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201
第一节 雅克拉构造轰响了第一声春雷 201
第二节 关键性决策险使沙参二井夭折 205
第三节 沙参二井突破的重大历史意义 207
第四节 沙参二井抢险保井的生死决战 208
第五章 只争朝夕,六龙找油 212
第一节 联合勘探,集中优势 212
第二节 搞大兵团作战,塔里木沸腾了 214
第三节 联合出竞赛,你追我赶比精彩 217
第六章 联合显神威,油气连突破 222
第一节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作风、三个措施” 222
第二节 扩大外围,突破沙西、阿克库木的部署 224
第三节 强化测试技术攻关,突破中生界和阿克库勒 225
第四节 新生界、上古与达里亚-桑塔木及塔西南的突破 227
第七章 新疆地区其他盆地的油气普查 232
第一节 东疆柴窝堡凹陷油气普查 232
第二节 吐-哈盆地油气普查 234
第三节 三塘湖盆地油气普查 235
第四节 伊宁盆地油气普查 237
第八章 勘探开发并重、油气并举 238
第一节 “八五”“九五”勘探开发双丰收 238
第二节 站稳开发,探采结合来之不易 240
第三节 依靠科技进步,发现塔河油田 244
第九章 创新体制,向油分公司转轨 249
第一节 工程作业承包与联合勘探新管理体制 249
第二节 发展多种经营与起步内部地质市场 251
第三节 实施向油分公司转轨改制的改革 254
第十章 超常高速发展,跻身全国大油田 260
第一节 “九五”油田开发建设步入正规化、规模化 260
第二节 勘探和外扩塔河碳酸盐岩油气田 261
第三节 塔河油田开发实践 267
第四节 加快炼化,抓重点抓技改 269
第十一章 勇于探索,科技攻关,加快转化 271
第一节 “坚持科学严谨态度,精雕细刻抓勘探” 271
第二节 奋力科技攻关,加大科研资金保障 274
第三节 强化科技攻关战略,迅速转化经济效益 276
第四节 潜心研究古溶岩作用,突破塔河大油田 279
第五节 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大经济效益 281
第六节 狠抓技术改造,优化井身结构降本增效 283
第十二章 奋战“三个塔河”,高扬“塔河精神” 286
第一节 全面推进“三个塔河”战略实施 286
第二节 勘探领域不断拓展,“十一五”跨上新台阶 289
第三节 创新技术科学开发,搏击自然递减率魔咒 293
第十三章 突破顺北油气田,喜创第三里程碑 297
第一节 “十二五”从塔河转向“走出塔河”老油区 297
第二节 突破顺北油气田,喜创第三里程碑 30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支撑有力,集成创新发力突破 305
第十四章 坚持不懈加强队伍思想建设和经济管理措施创新 307
第一节 针对不同时期,创建活的思想建设内容 307
第二节 坚持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311
第三节 坚持勤俭勘探,努力降本增效 315
第四节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渗透生产全过程 320
第十五章 队伍体制、机构沿革与党政班子 325
第一节 国家地质总局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1978.5.8 -1979.1 0.5 ) 325
第二节 地质部第三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1979.1 0.5 -1983.4 ) 326
第三节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1983.4 -1996.1 2.7 ) 326
第四节 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探联合指挥部(所)(1985.1 1.1 -1992.1 2)、西北石油地质局(1983.4 -1998.4.2 7) 327
第五节 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新疆华疆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 328
第六节 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西北石油局 329
第七节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 330
第八节 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所、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查联合指挥部 331
第九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西北石油局 331
第十节 西北油田分公司、西北石油局2015年党政班子、机构设置 341
第四编 附录(1955—2016年) 344
1955~1998年—普及前身机构沿革和历届主要负责人一览表 344
写在书末的话 346
参考文献及资料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