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有夫子 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振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5938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选题。本书旨在考察儒家经典《孟子》自近现代以来(尤其是1861年理雅各英译本之后)在欧、美国家的翻译、介绍、研究情况,并将这一过程置于西人的经典诠释语境中,剖析且“解码”其诠释意图、诠释策略与方法、正读与误读缘由,讨论欧美“西学”与“西方孟子研究”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西方孟子研究”与“汉语学界孟子研究”之间的理论互鉴与视域融合。

导论 研究缘起 1

一 从“门修斯”说起 1

二 “西方”的意义 3

第一章 夫子徂西初记——《孟子》在西方的早期接受(1593—1754) 6

一 来华耶稣会士及其对手——两种释《孟》立场的奠立 6

二 孟子附属于孔子的多层原因 10

三 卫方济的《孟子》译本及其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合流 13

(一) “礼仪之争”氛围中的卫方济《孟子》译本 13

(二) 《孟子》的“升格”及其对沃尔夫的影响 15

附一 启蒙的先声:儒学在德国的接受 22

附二 文化一文本的交织——儒家经典如何成为欧洲哲学的思想源泉 48

第二章 19世纪新教传教士的《孟子》诠释 56

一 新教传教士之《孟子》译介——走向大众 56

二 朝觐东方?——理雅各的《孟子》译介及其影响 59

三 花之安:人性、伦理学与国家学说 64

四 辩异与求同:宗教比较视域 68

五 小结 70

附一 从雷慕沙到儒莲、卜铁:欧洲学院派汉学的基调 71

附二 顾赛芬的法语、拉丁语双语译本 75

第三章 1900年以来《孟子》主要译本摭谈 76

一 1900—1989年重要译本之勾勒 76

二 1990年以来重要译本之勾勒 83

甲 海外汉学家之西译《孟子》 83

乙 国内学者之英译《孟子》 86

第四章 1900年以来专业研究的多维展开 88

一 1900—1989年专业研究诸面相 88

二 1990年以来的研究视野与方法 105

第五章 预设与关怀——1990年以来西方《孟子》研究的问题意识 122

一 孟子与现代民主、人权 122

二 孟子人性论的文化性与生物性之争 127

三 德性伦理与角色伦理之争 130

第六章 从宗教辩难到哲学论争——西方汉学界围绕孟子“性善”说的两场论战 133

一 性善、“良知”与“道德主体”:理雅各对巴特勒、孟子的会通 134

(一) 依经立论:理雅各的“狐假虎威” 135

(二) 理雅各和巴特勒的悖论 137

二 19世纪末新教传教士对孟子“性善”说及理雅各会通做法的非议 138

(一) 信仰之别:要“性善”还是要“恩典” 139

(二) 早期传教士的渊源:耶稣会与多明我会的分歧 141

三 20世纪末美国汉学中的孟子“人性”论争 143

(一) 安乐哲:“性”非本质 143

(二) 华霭仁:生物学意义之“性” 144

(三) 价值之分:要普遍的自由、人权还是相对的社群 145

四 小结 146

第七章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学:儒学研究中的相对主义话题——兼与安乐哲、罗思文商榷 147

一 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及其向儒家伦理的延伸 147

二 安乐哲、罗思文等学者对此一路向的非议与商榷 148

三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之内在关联 150

四 事实与立场:安乐哲新实用主义之局限 151

(一)自我指涉与理论限域 152

(二)文化相对主义vs.普遍主义 155

第八章 “批判理论”如何穿越孟子伦理学?——罗哲海的儒家伦理重构 157

一 “批判理论”视野中的孟子伦理学 158

(一)“轴心时期”的孟子伦理学 158

(二)对李耶理、信广来孟子论著的评论 160

(三)人权论域中的孟子 162

二 “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罗哲海与朱利安之分歧 164

(一)朱利安的“迂回与进入” 165

(二)罗哲海与朱利安的同与异 166

三 小结 169

【本章附录】 171

“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汉语哲学建构——欧美汉学界对于先秦中国思想的不同解读 171

导论 西方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 171

一 从“语言学说”讲起——陈汉生的汉语哲学认识 174

二 罗哲海之陈汉生批判及其对“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现代重构 190

三 小结:分歧与弥合 202

第九章 孟子是个讲“逻辑”的人吗?——西方汉学的视角 203

一 问题的提出:孟子是个讲逻辑的人吗? 203

二 专业汉学奠基之时的“共识” 205

三 批评的分野 208

四 论锋又起:陈汉生及其反对者 215

五 小结:哲学与信仰之间的孟子 220

附录一 “学术对话与访谈”五则 222

一 “孟子也是我们老外的祖先”——与齐思敏教授谈孟子 222

二 占以明《易》理 象以喻《孟》《庄》——与叶格正博士谈汉学 226

(一)三百年前的《孟子》译本 226

(二)孟子在今天并未过时 229

(三)《易经》的价值 233

(四)汉学:中国与西方 235

三 轴心时期的儒学启蒙——与罗哲海教授谈汉学 238

(一)破除“Universismus”的陈词滥调 239

(二)理解孟子人性论的路径 241

(三)“儒学”与“儒教”之争 244

(四)哲学家的问题意识 247

(五)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实用主义 249

(六)国家主义、政治儒学与精英政治 252

(七)“古今之争”与轴心时期的儒学启蒙 253

四 “当代汉语哲学”的建构——与何乏笔博士谈哲学与汉学 257

(一)哲学思考经历与学术兴趣 258

(二)当代哲学问题与“当代修养哲学”的建构 260

(三)“修养”的“政治性” 264

(四)港台中国哲学研究的进展 268

(五)庄子思想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 271

(六)当代汉语哲学的跨文化性及其发展前景 273

五 人权论域中的《孟子》诠释——Gregor Paul访谈 276

附录二 参考文献 287

一 西文著作(含博士学位论文;依出版年代排序) 287

二 中文及汉译著作 306

三 其他相关著作 307

四 西文论文、书评(依发表时间先后排序) 308

五 中文论文、书评(含学位论文;依发表时间先后排序) 340

后记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