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理论篇 19
第一章 旅游概述 19
第一节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9
一 旅游的起源 19
二 旅游的发展 22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31
一 旅游的概念 31
二 旅游的属性与类型 35
三 现代旅游的特征 40
第三节 旅游三要素 42
一 旅游者 43
二 旅游资源 44
三 旅游媒介 49
第二章 旅游生产力与旅游影响 58
第一节 旅游生产力 58
一 旅游经济要素的转化 58
二 旅游生产力 59
第二节 旅游的影响 61
一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61
二 旅游的环境影响 64
三 旅游的经济影响 66
第三章 旅游经济及其效应 68
第一节 旅游业与旅游产品 68
一 旅游业的含义 68
二 特征旅游产品和特征旅游活动 69
第二节 旅游经济系统 71
一 旅游消费与旅游需求 71
二 旅游供给 74
三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统一 75
第三节 旅游经济效应 77
一 旅游收入和分配 78
二 旅游经济效应的内涵 82
三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 86
第二篇 方法篇 91
第四章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综述 91
第一节 旅游乘数与投入产出研究综述 91
一 旅游乘数理论与模型 91
二 投入产出理论与模型 95
三 我国旅游乘数与投入产出的研究 97
第二节 旅游卫星账户综述 100
一 旅游卫星账户的三个研究发展阶段 100
二 我国旅游卫星账户理论的研究 104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综述 106
第五章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方法及应用 110
第一节 旅游卫星账户法及其实践 110
一 旅游卫星账户及评价目标 110
二 旅游卫星账户的应用 113
三 基于TSA的陕西旅游经济效应的评价 117
四 旅游卫星账户的优势与局限 124
第二节 投入产出法及其实践 126
一 投入产出法及评价目标 126
二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 130
三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陕西旅游经济效应评价 132
四 投入产出法的优势与局限 142
第三节 其他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方法及实践 143
一 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GDP及实践 143
二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及实践 147
第四节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149
一 理论基础 149
二 假设条件 149
三 评价指标 150
四 统计基础与数据来源 151
第六章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方法优化 153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视角及其原则 153
一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的不同视角 153
二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原则及视角选择 155
第二节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157
一 一级指标 157
二 二级指标 159
三 三级指标 161
第三节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数据采集与调整 162
一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的基础数据 162
二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数据采集 163
三 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数据调整 166
第四节 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评价法 168
一 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法的可行性 168
二 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方法介绍 171
第五节 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法的实践与修正 175
一 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的实践 175
二 投入产出旅游卫星账户的修正 176
第七章 优化旅游经济效应评价方法的政策建议 177
第一节 我国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及其改革 177
一 我国旅游统计制度及指标体系 177
二 我国旅游统计制度与国外统计制度的比较 182
三 对我国旅游统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87
第二节 基于统计的旅游发展政策建议 188
一 确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188
二 采取旅游业主动发展模式 191
三 注重国内旅游发展的经济意义 194
四 提高旅游消费内涵 196
五 形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98
第三篇 实践篇 203
第八章 陕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实践 203
第一节 环关中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203
一 环关中城市群乡村旅游带的地理分布及旅游发展特色 203
二 环关中城市群乡村旅游的发展 206
三 基于全域旅游的环关中城市群乡村旅游带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208
第二节 陕西城市旅游发展实践 215
一 陕西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分析 216
二 陕西城市旅游发展模式 219
三 新常态下陕西旅游发展分析 225
参考文献 236
附录一 基于TSA的旅游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248
附录二 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基于实证分析 260
附录三 “古村落旅游”发展中文化与品牌建构的探讨——以“党家村”为例 270
附录四 TSA与I/O法评价旅游经济效应的比较研究 277
附录五 与旅游消费有关的产业完全消耗系数 288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