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对象及总体框架 4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6
1.4 创新及不足 7
1.5 小结 10
第2章 补充性货币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基本理论 11
2.1 补充性货币理论述评 11
2.1.1 补充性货币的内涵界定理论 13
2.1.2 补充性货币的分类理论 15
2.1.3 补充性货币的功能理论 17
2.2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理论述评 19
2.2.1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选择理论 19
2.2.2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影响因素理论 23
2.3 小结 25
第3章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与补充性货币范畴分析 27
3.1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范畴分析 27
3.1.1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释义 27
3.1.2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间的关系 29
3.1.3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分类 30
3.1.4 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与社会关系网络 31
3.2 补充性货币的范畴分析 31
3.2.1 法定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34
3.2.2 代用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36
3.2.3 电子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37
3.2.4 泛信用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39
3.2.5 虚拟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42
3.2.6 数字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44
3.2.7 能源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47
3.2.8 阶段性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50
3.2.9 易货贸易与补充性货币 51
3.2.10 代币券与补充性货币 53
3.2.11 金融工具与补充性货币 55
3.2.12 准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57
3.2.13 劳动券与补充性货币 59
3.2.14 绿色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61
3.3 小结 63
第4章 补充性货币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发展与实践 64
4.1 补充性货币的发展 64
4.1.1 初步发展期:20世纪20—40年代 64
4.1.2 多元化发展期:20世纪50—80年代 67
4.1.3 深化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2007年 71
4.1.4 迅猛发展期:2008年至今 73
4.2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 75
4.2.1 通过新建投资途径的发展 75
4.2.2 通过跨国并购途径的发展 77
4.2.3 通过附属途径的发展 79
4.3 小结 80
第5章 补充性货币与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相关性 81
5.1 补充性货币的特征与优势 83
5.2 补充性货币与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直接相关性 89
5.2.1 补充性货币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国际化 90
5.2.2 补充性货币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化 95
5.3 补充性货币与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间接相关性 98
5.3.1 补充性货币与新建投资 98
5.3.2 补充性货币与跨国并购 105
5.3.3 补充性货币与其他附属途径 113
5.4 小结 117
第6章 补充性货币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119
6.1 补充性货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19
6.1.1 实物形态补充性货币在中国的发展 120
6.1.2 虚拟形态补充性货币在中国的发展 124
6.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途径及发展现状 134
6.3 利用补充性货币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138
6.3.1 利用补充性货币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国际化水平 138
6.3.2 利用补充性货币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国际化水平 144
6.4 小结 147
第7章 补充性货币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机制及风险控制 148
7.1 机制形成及原因 148
7.2 机制运行形式 152
7.3 风险控制 154
7.3.1 政策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154
7.3.2 技术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156
7.3.3 心理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157
7.3.4 经济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158
7.3.5 社会安全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159
7.4 小结 161
第8章 补充性货币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外国典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162
8.1 美国商业银行的经验 165
8.2 英国商业银行的经验 167
8.3 日本商业银行的经验 170
8.4 新加坡商业银行的经验 172
8.5 小结 175
第9章 补充性货币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177
9.1 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177
9.2 进一步的分析 178
9.2.1 国家的战略布局需要补充性货币的支持 178
9.2.2 政府的注资扶持需要补充性货币的支持 180
9.2.3 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需要补充性货币的支持 181
9.2.4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补充性货币的支持 182
9.3 可行性的验证 183
9.3.1 补充性货币提升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可行性验证分析 183
9.3.2 可行性验证——以新型数字货币为例 189
9.4 小结 191
第10章 结论与对策 193
10.1 结论 193
10.2 对策 198
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