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问题的提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二、域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
(一)域外研究现状综述 4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8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26
(一)研究思路 26
(二)研究方法 28
四、创新与不足 28
(一)创新之处 28
(二)不足之处 30
第一章 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32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理论 32
(一)西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
(二)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4
(三)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社会建设理论的视角 39
二、治理与善治理论 41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背景 41
(二)治理与善治的含义 42
(三)治理理论:核心命题与新发展 45
(四)治理理论中国化之争:西方理论应用的限度 49
(五)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 50
三、市民社会理论 51
(一)市民社会的概念 52
(二)市民社会的功能 55
(三)市民社会发展的路径 58
(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60
(五)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市民社会理论的视角 61
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思路 63
(一)关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研究成果 63
(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和内容 68
第二章 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及其社会治理基本状况 75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概念界定 75
(一)“国家级新区”的概念界定 75
(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概念界定 81
(三)“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分析 83
二、国家级新区的创建发展进程及历史沿革 84
(一)国家级新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沿革 84
(二)国家级新区的创建历程及发展定位梳理 85
(三)国家级新区的特点 89
(四)国家级新区发展态势评析 90
三、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状况 92
(一)从时间维度审视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基本状况 92
(二)从空间维度考察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基本状况 95
第三章 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99
一、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99
(一)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历程 99
(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现状 101
(三)南京江北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 102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优势 105
(一)地理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决定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 106
(二)自然环境较好,人才优势明显,铺垫社会治理的客观条件 107
(三)新区内核心区域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实践积累 108
(四)中央政策中对社会治理的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08
三、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问题 109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共性问题 109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具体问题 112
附录一 向新区及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问题研究 117
一、下放的原则: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原则 119
(一)“精政府、强社会”原则 119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 119
(三)权责统一原则 120
二、向谁下放: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承接主体 121
(一)开发区与行政区的关系 121
(二)开发区与托管街道的关系 121
(三)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 122
三、下放什么: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内容 123
(一)“一枚印章管审批” 124
(二)“一份清单管边界” 124
(三)“一支队伍管执法” 124
(四)“一个号码管服务” 125
四、如何下放:向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形式 125
(一)授权 125
(二)委托 127
(三)转内部流程 128
五、结语 129
第四章 域内外相关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借鉴 130
一、域外新区社会治理综述 131
(一)创造公共价值:域外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原点 131
(二)主导抑或扶持: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政府部门 132
(三)参与和协同: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其他主体 133
(四)良善的法治环境:域外新区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 135
(五)柔性的社会治理机制: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中宗教、道德的力量 136
(六)域外新区治理经验对推进中国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启示 137
二、国内其他国家级新区的经验借鉴 140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概况 140
(二)上海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145
(三)天津滨海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150
(四)广州南沙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154
第五章 南京江北新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 159
一、创新理念:南京江北新区须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59
(一)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指导思想 159
(二)南京江北新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应落实到若干具体重点领域 162
二、创新机制: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机构改革和权力运行 168
(一)关于在南京江北新区设立法定公共机构的设想 169
(二)关于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权力运行 171
三、创新路径: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173
(一)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173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建设 174
(三)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专业化建设 175
(四)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176
附录二 江北新区设立法定公共组织的探索与思考 178
一、法定公共组织的概念 178
二、以大数据管理中心为首例个案,创设法定公共组织的模式探究 179
(一)组织架构 179
(二)功能职责 180
(三)设立路径 180
三、江北新区借鉴法定公共组织模式的展望 181
第六章 国家级新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 182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 183
(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理论溯源和核心要义 183
(二)国家级新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 185
二、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目标的创新 187
(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最终诉求 187
(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 189
三、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主体的创新 191
(一)以党委和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 192
(二)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 193
(三)社会组织及公民 194
四、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工具的创新 194
(一)基于政府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 196
(二)基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 197
(三)基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 198
五、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198
(一)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199
(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201
(三)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202
附录三 社会治理创新的浦口模式——浦口区“大联勤”的基本经验、主要问题及其完善建议 205
一、浦口区“大联勤”的基本经验 206
(一)下沉行政资源,实现多元治理 206
(二)延伸治理触角,拓展治理范围 207
(三)整合数据资源,搭建信息平台 208
二、浦口“大联勤”存在的主要问题 209
(一)权限划分尚须更为清晰,公众参与度尚须再加提升 209
(二)功能定位有所泛化,实际执行任务单一 210
(三)技术力量尚显薄弱,“大数据库”还有待升级 212
三、完善浦口“大联勤”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212
(一)厘清“大联勤”治理主体,加强联勤联动能力 212
(二)深化“大联勤”治理内涵,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216
(三)拓展“大联勤”治理方式,形成“技术+市场”双轮驱动 217
四、结语:浦口区“大联勤”长效发展需要法治支撑 222
结论: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实践及其愿景 224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