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0
第一篇 行政机构与队伍建设 25
第一章 行政机构 25
第一节 省级行政机构 25
第二节 市县级行政机构 39
第二章 干部队伍和自身建设 41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1
第二节 自身建设 42
第二篇 人事行政管理 47
第一章 干部录聘用和任免奖励 47
第一节 干部录用聘用 47
第二节 干部任免 48
第三节 干部考核奖励 49
第二章 公务员管理 53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 53
第二节 公务员考试录用 53
第三节 公务员考核奖惩 61
第四节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67
第三章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68
第一节 职称管理与改革 68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75
第三节 执业资格制度 80
第四章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82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82
第二节 岗位设置 83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员招聘 86
第五章 军转干部安置 88
第一节 军转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88
第二节 军转干部接收安置 89
第三节 退役军官接收与自主择业 93
第六章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 94
第一节 退(离)休 94
第二节 退职 101
第三篇 人力资源开发 104
第一章 人才政策与规划需求 104
第一节 人才政策 104
第二节 人才规划 110
第三节 人才需求目录编制 119
第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 123
第一节 人力资源配置 123
第二节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 134
第三节 人力资源社会服务 136
第三章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管理 147
第一节 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和管理 147
第二节 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管理 148
第四章 技能人才与乡土人才开发 149
第一节 技能人才开发 149
第二节 乡土人才开发 152
第五章 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资格考试 156
第一节 专业技术职务考试 156
第二节 执(职)业资格考试 159
第三节 职称专项考试 162
第六章 引智和国外专家管理 165
第一节 引进国外智力成果 165
第二节 留学人员、来黔外国专家管理 175
第四篇 劳动就业 177
第一章 城镇就业与再就业 177
第一节 城镇待业青年就业 177
第二节 下岗人员再就业 183
第三节 创业促就业 201
第二章 院校毕业生就业 203
第一节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 204
第二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205
第三节 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207
第四节 技校毕业生就业 212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14
第一节 政策措施 214
第二节 劳务输出与转移就业 216
第四章 职业技能鉴定 220
第一节 鉴定制度 221
第二节 鉴定组织 223
第三节 鉴定实施 229
第四节 高技能人才评价 235
第五节 技能竞赛 240
第五篇 社会保障 244
第一章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44
第一节 制度设定 244
第二节 完善制度 249
第三节 养老金计发及离退休审批 251
第四节 企业年金 253
第五节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 254
第二章 失业保险 254
第一节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 255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 256
第三节 失业保险管理 258
第四节 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 260
第五节 失业保险基金统筹 262
第三章 医疗保险 262
第一节 医疗保险制度 262
第二节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65
第三节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267
第四节 医疗服务管理 269
第五节 医疗保险待遇及医保费支付 271
第六节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筹 274
第四章 工伤保险 277
第一节 工伤保险制度 277
第二节 工伤保险基金 279
第三节 工伤认定 279
第四节 工伤保险待遇 284
第五节 劳动能力鉴定 287
第五章 生育保险 289
第一节 生育保险制度 290
第二节 生育保险待遇 291
第三节 生育保险基金管理 292
第四节 生育保险服务管理 292
第六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94
第一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94
第二节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297
第七章 社会保险经费管理 298
第一节 养老保险费管理 298
第二节 医疗保险费管理 300
第三节 失业保险费管理 302
第四节 工伤保险费管理 304
第五节 生育保险费管理 304
第六节 社会保险基金稽核 304
第七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305
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306
第一节 社保基金监督机构 306
第二节 社保基金监督制度 307
第三节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 309
第六篇 人员培训 311
第一章 干部培训 311
第一节 在职干部学历教育培训 311
第二节 岗位培训 313
第二章 公务员培训 316
第一节 公务员初任培训 316
第二节 公务员任职培训 317
第三节 公务员岗位培训 318
第四节 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 318
第五节 更新知识培训 319
第三章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 322
第一节 培训组织和管理 323
第二节 培训内容和专业设置 325
第三节 全员适应性培训 327
第四节 上岗前专业培训和自主择业培训 328
第四章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329
第一节 培训组织管理 329
第二节 学历教育 330
第三节 继续教育 331
第五章 技工教育与技工培训考评 335
第一节 技工教育 336
第二节 技工培训和考评 341
第七篇 劳动关系调整 345
第一章 劳动合同 345
第一节 劳动合同制度 345
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 347
第三节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349
第四节 劳务派遣 350
第五节 企业破产和改制中的劳动关系调整 350
第二章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352
第一节 工资管理体制 352
第二节 工资制度改革与调整 355
第三节 岗位工资制 362
第四节 经营者收入管理 362
第五节 工资分配制度 364
第六节 特殊工时 372
第三章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处理 374
第一节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374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和调解组织 376
第三节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预防与处理 378
第四章 劳动保障监察 382
第一节 法律法规 382
第二节 劳动监察机构及制度建设 383
第三节 劳动保障执法检查 386
第八篇 统计与信息化建设 401
第一章 人事人才统计 401
第一节 干部和人力资源统计 401
第二节 公务员统计 403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404
第二章 劳动保障统计 405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 405
第二节 统计资料 406
第三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 407
第一节 统计报表 407
第二节 统计工作管理 409
第四章 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 410
第一节 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及职能 410
第二节 信息化网络系统 411
第三节 市、州信息化建设 413
第九篇 调研宣传与学会组织 434
第一章 调研宣传 434
第一节 理论研讨 434
第二节 调查研究 437
第三节 人事劳动刊物 443
第二章 学会组织 445
第一节 人才研究会 445
第二节 劳动学会 446
第三节 工资学会 447
附录 449
文件选录 449
编纂始末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