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儒学与儒学图像概述 5
第一节 儒学、儒家与儒教 6
一、儒学辨正 6
二、儒学的使命与实践 7
三、儒教的传承与信仰 9
第二节 儒学图像的类别与意义(上) 14
一、社会风貌类图像 14
二、先贤神祇类图像 16
三、礼乐教化类图像 18
第三节 儒学图像的类别与意义(下) 20
一、学术建构类图像 20
二、科学技术类图像 22
三、儒学图像的形式与价值 23
小结 25
第二章 孔子题材图像的场域分析 27
第一节 孔子其人及其被神化的历史 28
一、孔子生平 28
二、孔子、儒学与天命 30
三、君子、帝王与神灵 33
第二节 汉石刻孔老相见图的场域分析 36
一、武梁祠孔老相见图的构成场域 36
二、孔老相见主题画像的比较分析 40
三、孔老相见主题画像的传播场域 44
第三节 《孔子圣迹图》的场域分析 48
一、《孔子圣迹图》的生产场域 48
二、《孔子圣迹图》的构成场域 54
三、《孔子圣迹图》的传播场域 69
第四节 孔子肖像与塑像的场域分析 78
一、孔子长相小考 78
二、孔子肖像画的生产场域 82
三、孔子画像与塑像的构成场域 90
四、孔子画像与塑像的传播场域 96
小结 102
第三章 儒家先贤与儒教神祇图像分析 105
第一节 儒家先贤与儒教神祇的关系 106
一、儒家先贤与儒教神祇图像概述 106
二、先贤与神祇的互通 110
第二节 儒家先贤图像的场域分析 114
一、先贤图像的生产场域 114
二、先贤图像的构成场域 121
三、先贤图像的传播场域 128
第三节 儒教神祇图像的场域分析 136
一、儒教神祇图像的生产场域 136
二、儒教神祇图像的构成场域 142
三、儒教神祇图像的传播场域 146
小结 150
第四章 孝道伦理故事图像的场域分析 153
第一节 《孝经》与孝道文化 154
一、《孝经》概述 154
二、孝道的内容、本质与谱系 159
三、孝道的宗教化信仰 163
第二节 《二十四孝图》的场域分析 168
一、《二十四孝图》的生产场域 168
二、《二十四孝图》的构成场域 172
三、《二十四孝图》的传播场域 176
第三节 《孝经传说图解》的场域分析 182
一、《孝经传说图解》的生产场域 182
二、《孝经传说图解》的构成场域 185
三、《孝经传说图解》的传播场域 189
小结 196
第五章 女德伦理故事图像的场域分析 199
第一节 中国古代女德伦理概述 200
一、班昭——古代女德奠基第一人 200
二、古代女德的发展 203
第二节 《女史箴图》的场域分析 206
一、《女史箴图》的生产场域 206
二、《女史箴图》的构成场域 208
三、《女史箴图》的传播场域 213
第三节 《列女仁智图》的场域分析 218
一、《列女仁智图》的生产场域 218
二、《列女仁智图》的构成场域 220
三、《列女仁智图》的传播场域 223
第四节 《女孝经图》的场域分析 226
一、《女孝经图》的生产场域 226
二、《女孝经图》的构成场域 228
三、《女孝经图》的传播场域 231
小结 236
第六章 儒家礼乐图像的场域分析 239
第一节 儒家礼乐简论 240
一、礼乐的起源——祀神 240
二、礼乐的内涵——伦理 244
三、礼乐的基本要素——礼器 245
第二节 铜器造像的场域分析 248
一、饪食器的生产场域 248
二、酒水器的构成场域 253
三、乐器的传播场域 256
第三节 玉器造像的场域分析 260
一、玉器的生产场域 260
二、玉器的构成场域 264
三、玉器的传播场域 268
第四节 其他礼器造像的场域分析 272
一、乡射礼器的生产场域 272
二、儒家礼服的构成场域 275
三、丧器造像的传播场域 281
小结 286
第七章 儒家学术图像的场域分析 289
第一节 儒家学术图像的生产场域 290
一、礼学图像的生产 290
二、形上学图像的生产 295
第二节 儒家礼学图像的构成场域 300
一、祭祖礼仪图像的构成 300
二、祭神礼仪图像的构成 304
三、其他礼仪图像的构成 310
第三节 儒家形上学图像的传播场域 314
一、易学图像的传播 314
二、世界模式图像的传播 318
三、其他形上学图像的传播 322
小结 326
第八章 儒家科技图像的场域分析 329
第一节 儒家科学技术概述 330
一、科学与宗教 330
二、儒家的科技及其性质 333
第二节 儒家科学图像的场域分析 336
一、天文学图像的生产场域 336
二、音律学图像的构成场域 347
三、地理学图像的传播场域 354
第三节 儒家建筑的场域分析 360
一、明堂、书院与祠堂的生产场域 360
二、天坛建筑群的构成场域 366
三、其他坛庙建筑的传播场域 372
小结 380
第九章 说不完的儒学图像及其未来 383
第一节 说不完的儒学图像 384
第二节 儒家建筑的保护与重建 388
第三节 儒学传统的现代性与再应用 392
小结 396
结束语 397
参考文献 399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