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众灵魂深处编码 电影编剧实操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立春著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2135581
  • 页数:698 页
图书介绍:电影剧本创作有其本身的规则,本书从电影最核心的观影动力出发,以观众为本,注重带入、认同和移情,剖析剧本创作全过程。全书共分六部分,从创作过程的戏剧性前提阶段、结尾动作阶段、支撑条件阶段、转化点阶段、叙述阶段到场景阶段,分章介绍编剧过程涉及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各阶段相互关联,最终形成完整的创作体系。本书不仅给创作者提供了实用的创作方法,给投资方、制片人选择剧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给导演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也给广大电影爱好者、影评人看电影、评电影提供了赏析依据和理论支持。为了约定,小筋斗会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前行吗?为了约定,怕冷的小熊会在雪地里苦苦等待吗?

第一部分 戏剧性前提 1

从哪里开始 2

第1章 中心行动 5

1.1主人公 6

1.2行动概念 7

1.3简单原则 9

第2章 观影动力Ⅰ:吸引与投入 11

2.1了解观众 11

创作者的意图与观众的接收 12

了解你的观众 13

2.2吸引观众 15

目标 16

加大筹码 16

冲突与对抗 18

2.3内心驱动 23

私我投入 24

在潜意识层面编码 27

无间境遇 31

内心感受 33

内在渴求 59

希望:心灵的抚慰 62

虚拟体验 66

2.4预期 67

忧惧与希望 67

痛快 68

创作的本质:痛苦与无聊 69

第3章 情节驱动 71

3.1时长 71

3.2人物的驱动力 72

实操1进入创作 75

Ⅰ.写好中心行动 75

中心行动的来源 75

寻找主人公,让他做点什么 76

Ⅱ.加诸观影动力与情节驱动力 79

提出概念 79

依据概念做具体条件 80

多选项创作 81

继续加诸或替换条件 83

戏剧性前提的表述 86

Ⅲ.选定 87

结语:纵贯线 89

戏剧性前提带来的可操控性 89

任何事情都没有唯一! 91

第二部分 结尾动作 93

怎么刚开始就结尾了呢 94

第4章 最后的动作 95

4.1最终的解决 96

结果 97

4.2问题与解决 97

第5章 观影动力Ⅱ:意外与冲击 99

5.1吸引观众:意料之外 99

逆转 99

5.2视觉性与动作强度 103

视觉的表达 103

动作强度 104

第6章 观影动力Ⅲ:打动与行动 109

6.1终极情感 109

触动 110

感动 115

私我投入与潜意识 116

得到补偿与满足 117

委屈的释放 121

完全为了我 130

稀缺 133

突如其来,落差大 144

变压器 145

层层递进 159

6.2终极意义 161

终极意义的生成 162

6.3行动 166

第7章 进展线路 169

7.1情节线路 169

情节驱动 170

人物进展 170

故事的进展模式 170

7.2情感线路 171

终极控制 171

主题先行?动作先行? 172

实操2确立终局 175

Ⅰ.概念归结 175

Ⅱ.具体动作 176

结语:锚定 179

概念归结 179

从概念转向具体动作(条件) 183

戏剧性前提与结尾动作的作用 184

第三部分 支撑条件 187

让观众信服的重要性 188

第8章 认识域 189

8.1因果逻辑 190

现实与电影 191

事件与人物 195

8.2深层动因 197

事物背后的结构 199

人物的深层动因 200

创作者的洞见力 206

8.3私我欲念 207

无关道德 208

满足观众 208

8.4审查机制 209

有效地绕开 210

8.5类似性:陌生里的熟识因素 214

8.6必然条件的支撑 216

相对于 216

后创作 217

基本保障 219

理性地创作 220

实操3给予支撑 221

Ⅰ.问题 221

你就是解决问题的人 222

提出问题 223

Ⅱ.问题的解决 226

认识域之于创作 226

拓宽认识域:突破我执 244

支撑条件导图 251

锚定 253

指向概念 254

具体条件 256

人设 265

故事背景设定 270

子条件、子子条件 271

聚焦,聚焦,再聚焦 271

结语:生之孕 273

让观众信服 273

故事滋长的温床 274

想象与创造的依托 274

让作品获得生命,获得灵魂 275

支撑条件,让一个人完全学会创作 275

创作者的认识域 276

团队创作:深度会谈 277

第四部分 转化点 281

时间序列 282

第9章 情节转化 283

9.1平衡与新机会 285

9.2错误的解决方式 286

局部思考 287

投机取巧 289

急于求成 290

回避痛苦 290

归罪于外 291

盲目执迷 291

强加于人 292

9.3补偿性回馈 293

渐糟之前先渐好 294

不归点 294

一无所有 295

9.4恩宠时刻 295

前期行为与后期行为 296

认识他人 297

认识自己 299

9.5抉择 300

自我启发 300

选择自己 301

9.6最终的解决 301

实操4时序构建 305

转化点导图 305

线上与线下 306

关键词标注 307

系统运作 308

Ⅰ.线上操作:行动概念 310

锚定 310

形成行动概念 313

Ⅱ.线下操作:具体动作 314

确定第一点 314

确定第二点 317

确定第三点、第四点 318

Ⅲ.行动网格 321

Ⅳ.回到从前 322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 322

结语:钢之炼金术 325

转化点是检验情节结构的试金石 325

为复杂的制码、编码操作做准备 326

关于剧本大纲 327

第五部分 叙述 329

故事怎么讲 330

第10章 操控观众 331

观影反应 331

悄无声息的操控 335

10.1操控观众的基础:观影动力 337

吸引 337

投入 349

打动 349

行动 350

有观影动力的观影反应 350

10.2略图 351

有效的略图 353

“在的部分”与“不在的部分” 354

略图的联结 358

10.3前后文 361

前文决定后文 361

后文决定前文 367

动态进展 372

10.4对应 373

共时性制码 374

历时性编码 379

关联模式 379

10.5体验位置 391

旁观者 391

主体参与 392

叙述者 395

观众与人物认识域的关联调度 398

10.6形象系统 403

意味 403

基调氛围 404

视觉象征 404

实操5叙述规划 409

叙述导图 409

非线性创作:跳来跳去——钟摆式操作 411

通过“不在的部分”来做“在的部分” 412

从锚定到支撑条件再到呈示 413

Ⅰ.线上操作:锚定与支撑 414

从核心起步 415

再锚定 419

同步制码 421

呈示任务 427

Ⅱ.线下操作:呈示 427

分配呈示内容 428

实现“不在的×” 432

间接的方式 434

使呈示具有观影动力 435

一定要让观众知道 437

隐形 439

呈示任务清单 444

聚合 448

Ⅲ.多向度扩散:给创作建立张力 453

开始 454

欲取先予 463

建立关联,展开想象 480

引向更多的发现 485

不断地整合、修正 495

自由地创作 513

结语:重获自由 515

怎样都行 515

从哪里开始? 516

不断地发现 517

第六部分 场景 519

具体实施:全方位操练 520

第11章 异位同构 521

11.1场景行动 521

场景的发动者 522

场景的反应者 522

11.2场景的组构单元:节拍 523

动作与反应 523

三级构造 527

11.3观影反应与观影动力 528

观影反应 528

观影动力 531

11.4体验位置 539

人物作为体验通道 539

潜意识释放点 540

11.5人物支撑 543

让人物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544

人物情感的真实 548

赋予人物以色彩 552

核心控制点:从未长大 555

“我”与“你” 556

不要让人物带着走! 556

11.6动作的含义 557

11.7潜文本 559

对话潜文本 560

行为潜文本 562

从里往外的编码操作 564

11.8示现 565

通过前后文对应示现 565

通过背景信息示现 567

用行为揭示真相 567

实操6场景编作 569

Ⅰ.场景规划 569

桥入:确立场景 570

节拍概念:线上潜文本 572

具体动作:线下文本 575

同步制码 576

Ⅱ.草稿 578

概念转化 578

台词 583

有效地进行呈示 584

场景节奏的控制 589

读剧本 591

桥出 591

Ⅲ.创作历程 592

写作之初 592

二分之一 595

三分之二 596

终场画面 604

重回前面的场景 605

创作上的经验 606

第12章 修改 609

12.1剧本的读者 609

12.2专业剧本的外观 610

12.3放映节奏 619

简洁精确的描述 620

要简短,但也要形象化 622

不动声色地控制机位与剪辑 624

台词的练达、简单 627

声音的表现力 631

实操7进行修改 633

删除 634

略图与前后文 634

考虑制片成本 635

读者的阅读节奏 635

删删删删删 635

删除动作提示 635

台词调校 637

检测 637

找到人物自己的声音 638

日常说话与银幕台词不同 649

观影动力 656

潜台词 660

融入视觉形象 664

关于脏话 666

台词功力 666

对情节的调整与修正 668

第13章 初稿 669

片名 669

人物的名字 672

推广文件 674

第14章 第N稿 677

第15章 终稿 679

请你,忘了它吧! 679

后记 681

附录A 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