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小传 3
医家小传 3
专病论治 17
一、肺系病证 17
二、脾胃病证 45
三、肾系病证 74
四、心系病证 80
五、肝胆病证 85
六、气血津液病证 110
七、经络肢体病证 129
八、皮外科病证 152
九、妇科疾病 169
十、其他 171
诊余漫话 179
一、气虚水运不利论 179
二、论“阳微结”与“纯阴结” 180
三、论寒温与六淫致病 182
四、论《伤寒论》的学习 186
五、《伤寒论》中少阴经与其他五经关系 188
六、论少阴病治法 189
七、论痰饮 190
八、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195
九、阳明与阳明病的辨识 198
十、论三焦气化 199
十一、论“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203
十二、从读《温病条辨》谈怎样读经典 204
十三、浅议中医学的升清阳学说 205
十四、论“荣卫” 208
十五、立法用药重视“保胃气,存津液” 209
十六、“保胃气”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213
十七、辨证为本,病证结合 214
十八、关于辨证论治 216
十九、扶正固本施以滋培法 217
二十、善用和解以调升降之机 219
二十一、肝胆病重在和调升降 221
二十二、肝胆病要注意滋培脾肾 223
二十三、从“和肝汤”的临床应用看整体思维观 224
二十四、外感热病,法宜宣解 228
二十五、论胸痹的治疗 230
二十六、湿证的辨治 231
二十七、散风通络与血活风自灭之理解 232
二十八、论治咳喘分层次,调气化痰是关键 233
二十九、咳喘之治,宣通为先 235
三十、谈宣肺、肃肺、调和肺气法的应用 238
三十一、肺肾同调疗虚喘 240
三十二、和肝调气治咳喘 242
三十三、虚人病表建其中 244
三十四、舌心少苔伤胃阴论 245
三十五、胃病重升脾气保胃气 247
三十六、和解法论治胁痛 248
三十七、清热利湿,和调肝脾治黄疸 250
三十八、培补脾肾,行气活血治臌胀 252
三十九、“春日多病眩晕”,当从肝肾论治 254
四十、眩晕当以治虚为先 256
四十一、漫谈“高血压” 257
四十二、异病同治话滋补 258
四十三、补肾阴治便秘 262
四十四、不寐辨治 263
四十五、口渴辨治 264
四十六、荆芥穗、南藕节配伍治血尿 266
四十七、谈痈证、疮疡的治疗 267
四十八、治疗皮肤病以治风先治血为法 268
四十九、益气养阴解顽疾 269
五十、从《时病论》看诊治时病 270
五十一、小柴胡汤临证应用 272
五十二、《伤寒论》治喘诸方的辨证运用 276
五十三、四妙勇安汤通脉痹 283
五十四、论补中益气汤 284
五十五、滋补汤补虚扶正 286
五十六、四君子汤论 287
五十七、论止嗽散的应用 289
五十八、“小方”的应用 290
五十九、从气郁头痛谈和肝汤的应用 291
六十、辛宣苦降,调和肺气论治咳嗽 293
六十一、治咳宜调肺胃,选药宜当斟酌 294
六十二、补气药与理气药的临床应用 296
六十三、论生、炙甘草之单用与合用 301
六十四、施药量少力专,举重若轻 302
六十五、“姜”的妙用 304
六十六、丹参的临床应用 305
六十七、荆芥的应用 307
六十八、消导药的运用思路 308
六十九、紫草的应用 309
七十、薄荷的临床应用 310
七十一、辨证论治为主并取西医之长 317
七十二、脉象的整体思维观 318
七十三、应诊重在四诊合参 319
七十四、论脉诊 321
七十五、论中西医的关系 322
七十六、高龄患者注意肾阴肾阳同补 323
七十七、浅议学习中医 325
七十八、巧用椿根皮 326
七十九、论四气五味 328
八十、简述少阴三急下证 329
年谱 333
年谱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