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引言 1
一 重新认识青少年:从“关键当事人群体”到“社区成长群体” 3
二 当代青少年的危机与挑战:“无权处境”下的心理社会发展困局 6
三 亲社会行为的内部养成和外部干预:教育促进成长的双向整合模式 11
四 本书框架 21
第一篇 弱权处境下的青少年发展现状 25
第一章 流动性背景中的青少年社会适应 25
引言 25
一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 25
二 调查概况 31
三 调查结果 33
四 分析与建议 44
五 结论 50
第二章 青少年手机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5
引言 55
一 “手机依赖”的问题与研究 57
二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手机依赖 61
三 教养风格、父母关系感知和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关系 64
四 结论 78
第二篇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概览 83
第三章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行为发生路径 83
引言 83
一 亲社会行为的类型特征与范畴界定 83
二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方式与表征结构 86
三 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路径 91
四 结论与展望 98
第四章 亲社会行为机制的实证研究 100
引言 100
一 研究目的 102
二 研究1:亲社会概念原型启动对亲社会行为意图的影响 103
三 研究2:亲社会概念启动对原型可达性的影响 107
四 综合讨论 115
第三篇 社区视角下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 131
第五章 关系感知下的亲社会行为:重要他人观点的作用 131
一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131
二 重要他人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32
三 预期重要他人观点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图的影响 135
四 结论 144
第六章 群体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 145
一 群体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探讨:组织机制与文化内涵 145
二 群体亲社会行为的实证探索:文化心理视角下的助人者类型分析 156
第七章 亲环境行为的理论体系与干预思路 170
引言 170
一 亲环境行为的界定与概念结构 171
二 亲环境行为研究的理论模型 173
三 亲环境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 176
四 亲环境行为的测量 180
五 亲环境行为现状调查——基于社区居民的访谈 183
六 亲环境行为的干预 188
第四篇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社区干预实践 195
第八章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干预的整合模式 195
引言 195
一 亲社会行为的学校干预模式:优势与局限 196
二 从“社交友好”到“环境友好”的拓展:亲社会行为干预内容框架的整合 200
三 从团体心理辅导到小组社会工作的拓展:亲社会行为干预方法体系的整合 203
四 结论 207
第九章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社区干预实务 209
一 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 209
二 亲社会行为社区干预过程 212
三 干预课程的效果检验 219
四 结论 226
第十章 亲社会行为干预课程的反思与修订 247
一 亲社会行为干预课程的反思 247
二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干预课程的修订 249
三 修订版干预课程的实施及效果验证 250
参考文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