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现代汉语语气助词基本功能研究综述 1
1.1 语气助词表达陈述、疑问等语气 1
1.2 语气助词表达口气与情绪,与主观性有关 3
1.3 类型学的观点 5
1.4 语气助词作为信息标记与篇章标记 6
1.5 结语 8
第2章 语言符号(词)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9
2.1 语言主观性研究及其问题 9
2.2 词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11
2.3 专名、单义词、多义词的一致性 17
2.4 结语 19
第3章 句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20
3.1 引言 20
3.2 句子的两类意义 20
3.3 一般意义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1
3.4 句子语用意义(语气助词)的主观性 25
3.5 话语组织推进功能:啊、呢、吧 30
3.6 结语 31
第4章 语气助词“了”的主观性 32
4.1 问题与思路 32
4.2 “了2”表达内容的主观性 35
4.3 “了2”表达方式的主观性及与“了1”的联系与区别 40
4.4 “了2”的主观性与其成句、篇章功能 42
4.5 结语 44
第5章 “了1”的意义层次 46
5.1 引言 46
5.2 “了1”的分类意义 47
5.3 “了1”的概括意义 50
5.4 结语 54
第6章 话语标记“×了”的主观性 55
6.1 引言 55
6.2 “×了”组合的构成和功能 55
6.3 个案简析——“当然了”的功能与形成 59
6.4 结语 62
第7章 结构助词“的”的认知主观性与符号化过程 63
7.1 问题与思路 63
7.2 “的”所处的宏观系统 66
7.3 “的”的认知主观性和符号化过程 70
7.4 结语:传统概念的重新分析和学者观点的定位 77
第8章 语气助词“的”的主观性 80
8.1 问题与思路 80
8.2 语言的主观性 81
8.3 语气助词“的”的感性特征:句子与语气 83
8.4 “的”的理性特征:对象的构成特征标记 84
8.5 “的”与判断句:断定事物对象的静态(构成)特征 87
8.6 “的”与分裂句:断定事件对象的构成特征 92
8.7 结语 96
第9章 陈述性语气助词“呢”的主观性 97
9.1 问题与思路 97
9.2 “呢”的认知语义功能:(特别)呈现(事物的)状貌 101
9.3 “呢”字句的表意类别和特性 104
9.4 “呢”的语用功能与(交互)主观性 107
9.5 结语 112
第10章 陈述性语气助词“了、的、呢”的主观化 114
10.1 从主观性到主观化 114
10.2 主观化与符号过程:动力机制和空间路径 115
10.3 “了”的主观化 120
10.4 “的”的主观化 125
10.5 “呢”的主观化 131
10.6 结语 135
第11章 疑问性语气助词“呢2”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137
11.1 问题与思路 137
11.2 表达主观性:“呢2”如何成为疑问性语气助词 138
11.3 认知主观性:“呢2”的语义基础 145
11.4 话语功能:句中“呢”的分析 150
11.5 “呢2”的主观化 153
第12章 语气助词“吗”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160
12.1 问题和思路 161
12.2 “吗”的主观性:疑问句的双视角分类 162
12.3 “吗”的主观化:双视角历史考察 176
12.4 结语 182
第13章 语气助词“吧”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184
13.1 问题与思路 184
13.2 人的活动及其主观性 186
13.3 “吧”参与的活动 188
13.4 “吧”的主观性:交互性和委婉性 196
13.5 “吧”的主观化 199
13.6 结语 204
第14章 语气助词“啊”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205
14.1 引言 205
14.2 “啊”的主观性:语气的性质与层次 207
14.3 “啊”的多功能性:语气助词“啊”与叹词“啊”的联系与区别 212
14.4 “啊”的作用域:句中“啊”功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215
14.5 “啊”的语音变化:连读音变和随感情变化 218
14.6 “啊”的主观化:意义虚化还是字形变化 223
14.7 结语 225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3
致谢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