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动态知识管理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义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06870672
  • 页数:201 页
图书介绍:动态知识的特点在于,随时间或情境的延续或变化,用于揭示知识内涵的特征属性的状态以及这些特征属性之间的关系都会随之演化。动态知识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尤其突出。本书在分析了本体及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后,提出了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知识管理方案。该方案充分借鉴了现有方案的精华并摒弃了其不足。本体分子在设计上,仍遵循OWL的设计规范,在动态知识描述时,没有引入冗余的类和属性该方案且有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

0引言 1

0.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0.1.1研究的缘起 1

0.1.2研究的意义 8

0.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9

0.2.1国内外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研究 10

0.2.2国内外动态知识组织的研究 22

0.2.3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之处 28

0.3本书的研究内容 30

0.4本书的创新点 32

0.5本书基本结构 33

1动态知识组织相关研究 36

1.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6

1.2语义网中的动态知识组织问题 37

1.2.1问题描述 37

1.2.2本体在解决动态知识组织问题时的不足 39

1.3语义网中现有的解决方案及其不足 54

1.3.1N-ary关系设计模式 54

1.3.2动态本体表示语言(Dynamic Ontology Language—DOWL) 56

1.4本体分子理论的提出 58

1.4.1本体分子与其他解决方案的不同 59

1.4.2语义网中的相对知识问题 60

1.4.3多粒度知识问题 62

1.5本章小结 64

2本体分子理论 65

2.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65

2.2本体分子理论的定义和特征 66

2.2.1本体分子理论的定义 66

2.2.2本体分子理论的特征 67

2.2.3本体分子与本体的关系 68

2.3本体分子理论的形式化描述 69

2.4本体分子的结构 72

2.5本体分子中基本的抽象概念 74

2.6本体分子在解决动态知识组织时的优势 77

2.7本章小结 78

3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知识组织模型构建研究 79

3.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79

3.2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知识组织模型构建 80

3.2.1整体设计思路 80

3.2.2本体分子动态知识组织模型 82

3.3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知识组织过程 86

3.4本体分子中的动态知识描述 88

3.4.1本体分子的OWL类 89

3.4.2本体分子的OWL属性 91

3.4.3本体分子中抽象概念的具体描述 92

3.5本体分子中的动态知识存储 94

3.5.1基于Oracle的存储方式 96

3.5.2基于AllegroGraph的存储方式 100

3.6本章小结 103

4基于本体分子模型的动态知识检索 104

4.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04

4.2动态知识检索模型 105

4.3知识的获取 107

4.4本体分子库构建 108

4.4.1本体分子库结构 108

4.4.2本体分子建库工具软件——OMProtegePlugin 109

4.4.3本体分子库构建过程 126

4.5用户查询和结果反馈 133

4.6Lucene检索引擎 134

4.6.1Lucene简介 134

4.6.2Lucene的应用、特点及优势 134

4.6.3Lucene的软件包 135

4.6.4建立Lucene索引 136

4.6.5Lucene检索引擎在动态知识检索中的应用 139

4.7基于本体分子的知识可视化 139

4.7.1本体分子可视化的可行性 140

4.7.2本体分子可视化工具的选择 140

4.8本章小结 146

5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知识组织模型的应用案例 147

5.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7

5.2应用案例项目简介 148

5.3基于本体分子模型的电子政务领域动态知识检索 149

5.4电子政务领域动态知识检索系统的实现 153

5.4.1电子政务领域动态知识抽取 153

5.4.2电子政务领域本体分子库的构建 155

5.4.3建立Lucene索引 163

5.4.4检索结果的可视化 164

5.5电子政务领域动态知识检索系统功能 168

5.5.1元数据、本体、本体分子三种知识组织工具的结合 168

5.5.2基于元数据的全文检索 170

5.5.3基于本体的档案关系检索 171

5.5.4基于本体分子的动态演化检索 173

5.6本章小结 177

6总结与展望 178

6.1工作总结 178

6.2未来的工作 181

参考文献 182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