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何谓“容美土司” 1
一 容美土司的由来 1
二 容美土司的政治、经济 4
三 容美土司的文化 7
第二节 容美土司文学相关研究述评 12
一 容美土司文学相关研究综述 12
二 容美土司文学相关研究的贡献 29
三 容美土司文学相关研究的不足 32
第三节 本书的意义、创新及拟解决的问题 37
一 本书的意义 37
二 本书的创新 40
三 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45
第一章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的“大环境”——“土司子弟入学”制度 53
第一节 “以夏变夷”——明代“土司子弟入学”制度的制定及背景 56
一 明以前土司地区制度述评 56
二 明代土司地区治理政策的发展 62
三 “土司子弟入学”制度的提出 67
第二节 “土司子弟人学”制度在容美的施行及影响 77
一 “土司子弟入学”制度在容美地区的执行情况 77
二 “土司子弟入学”制度对容美土司家族的影响 88
第二章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的开创期——田九龄、田宗文 95
第一节 田九龄、田宗文的族外文学交往 97
一 田九龄、田宗文族外文学交往对象补考 98
二 士人、武人、道人:田九龄、田宗文族外文学交往对象的类型及生平 120
三 田九龄、田宗文族外文学交往情况 143
四 “多元化”“核心—网状”:田九龄、田宗文族外文学交往的特征 183
第二节 田九龄、田宗文的族内文学交往 186
一 田九龄、田宗文族内文学交往的类型及其具体情况 187
二 寂冷的唱和:田九龄、田宗文族内文学交往的特征 196
第三节 田九龄、田宗文文学交往的影响和意义 197
一 正式开启了田氏家族的文学交往 198
二 多元与名士:文学交往对田九龄、田宗文创作的激发和推动 199
三 首批有关田氏的文学理论文献的诞生 201
四 文学交往传统的奠定和“旗帜”的树立 205
五 “本事”与生平之一:文学交往对考证二田生平的文献意义 207
六 中华民族内部文学和文化交往的经典范例和生动标本 209
第三章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的发展期——田玄父子和田圭 211
第一节 田玄父子和田圭的族外文学交往 212
一 田玄诸人族外文学交往对象补考 214
二 避难士人与藩王:田玄诸人族外文学交往对象的类型及其生平 225
三 唱和、序跋、评点:田玄诸人族外文学交往情况 231
四 战火机缘与遗民心态:田玄诸人族外文学交往的特征 241
第二节 田玄父子和田圭的族内文学交往 246
一 田玄诸人与族内文学交往对象补考 246
二 田玄诸人族内文学交往的类型及具体情况 252
三 活跃、和谐的唱和:田玄诸人族内文学交往的特征 258
第三节 田玄诸人文学交往的影响和意义 259
一 国难与避难:文学交往对田玄诸人创作的激发和推动 260
二 交往范围和诗作风格的拓展 261
三 文体与数量:有关田氏的文论文献的增长 262
四 “本事”与生平之二:文学交往对考证田玄诸人生平的文献意义 265
五 政权认同——田玄诸人文学交往的政治文化内涵 266
第四章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的深化期——田舜年 270
第一节 田舜年的族外文学交往 271
一 田舜年族外文学交往对象补考 271
二 官员、名士:田舜年族外文学交往对象的类型及其生平 274
三 唱和、序跋:田舜年族外文学交往情况 283
四 文风、心态、“核心—网状”:田舜年族外文学交往的特征 296
第二节 田舜年的族内文学交往 299
一 田舜年族内文学交往对象补考 299
二 田舜年族内文学交往的类型及具体情况 300
第三节 田舜年文学交往的影响和意义 301
一 书牍与雅集:文学交往对田舜年创作的激发和推动 302
二 内容、方法、立场:有关田氏诗作的文论文献的多元化发展 303
三 协助田舜年成为家族文学的集大成者 308
四 “本事”与生平之三:文学交往对考证田舜年生平的文献意义 315
五 自信与交融——田舜年文学交往的文化内涵 316
第五章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的余绪期——田泰斗 318
第一节 田泰斗的族外文学交往 320
一 田泰斗族外文学交往对象补考 321
二 乡邻、师长:田泰斗族外文学交往对象的类型及其生平 330
三 囿于本土:田泰斗族外文学交往情况 332
四 式微的唱和:田泰斗族外文学交往的特征 371
第二节 田泰斗的族内文学交往 372
一 田泰斗族内交往对象补考 372
二 田泰斗族内文学交往对象的类型及具体情况 374
第三节 田泰斗文学交往的影响和意义 377
一 论艺与勉励:文学交往对田泰斗创作的激发和推动 378
二 序跋、诗作:有关田氏的文论文献的进一步丰富 380
三 促使田泰斗担负起传承家族文学传统的任务 381
四 “本事”与生平之四:文学交往对考证田泰斗生平的文献意义 384
附录一 《〈田氏一家言〉诗评注》和《田子寿诗集校注》补正 387
一 田九龄《紫芝亭诗集》与《田子寿诗集》补正 388
二 田宗文《楚骚馆诗集》补正 403
三 田甘霖《敬简堂诗集》补正 407
四 田玄、田霈霖、田既霖、田商霖、田舜年诸集补正 413
附录二 “土司子弟入学”制度检讨——“改土归流”前后容美土民教育情况考察 417
一 设学及设立生员名额的情况 418
二 学校、书院和义学的建立情况 421
三 科举的情况 425
主要参考文献 429
后记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