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通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伯昆主编;李申,王德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11734146
  • 页数:1014 页
图书介绍:这是一本大众读物,是有关《周易》各方面知识的汇编,颇类辞书性质。本书1993年第一版由齐鲁书社出版,前言12页,正文1021页。其主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伯崑先生,各章节的作者也都是中国哲学和《周易》研究领域的专家,如李申、陈来、余敦康等先生。

第一编 易经 1

一 《易经》与占筮 1

(1)龟卜与占筮 1

(2)占筮与《易经》 5

(3)《易经》一书的结构 10

(4)占卜在古代生活中的意义 15

二 卦象 22

(1)什么是卦象 22

(2)八卦起源 28

(3)八卦与六十四卦 34

(4)卦名与卦序 40

(5)卦象的逻辑结构和解释 46

三 筮法 52

(1)揲蓍成卦 52

(2)据卦爻定吉凶 57

(3)选取卦爻的方法 62

(4)吉凶由人 68

四 卦爻辞 72

(1)卦爻辞的起源 72

(2)卦爻辞的内容 82

(3)卦爻辞的意义 100

五 《易经》总论 114

(1)《周易》的定名 114

(2)《易经》的基本观念——象、数、辞、义 115

(3)关于象辞之间的关系 118

(4)《易经》的注释和流传 123

第二编 易传 131

一 《易传》概述 131

(1)先秦关于《周易》的解说 131

(2)《易传》的形成和篇目 145

(3)《易传》的象数体例 150

(4)《易传》的义理内涵 162

二 《易传》的内容 176

(1)《彖传》 176

(2)《象传》 189

(3)《文言传》 201

(4)《系辞传》 206

(5)《说卦传》 211

(6)《序卦传》 214

(7)《杂卦传》 218

三 《易传》的范畴和命题 219

(1)易彰往而察来 219

(2)三材之道 221

(3)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222

(4)位、中、时 224

(5)消息盈虚 226

(6)变通 227

(7)太和 228

(8)乾元和坤元 229

(9)天行健,地势坤 231

(10)天地絪缊 232

(11)天地之数 232

(12)生生之谓易 233

(13)神无方而易无体 234

(14)几者动之微 235

(15)立象以尽意 236

(16)一阴一阳之谓道 237

(17)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39

(18)太极、两仪、四象 240

(19)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41

(20)易与天地准 242

四 《易传》的哲学思想 244

(1)天地相感与万物化生 244

(2)形上原则与数字模式 246

(3)天人合一与主体能动性 248

(4)变动不居与无往不复 250

五 《易传》的象数思维方式 253

第三编 易学及其历史 261

一 易学概述 261

(1)易学与经学 261

(2)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和演变 264

(3)研究历代易学的意义 268

二 两汉易学 270

(1)汉易与今古文经学 270

(2)汉易的主要特征 272

(3)孟喜与京房的易学 274

(4)易纬 279

(5)关于焦氏易林 282

(6)郑玄易学 284

(7)荀爽、虞翻易学 285

(8)王肃易学 287

三 晋唐易学 289

(1)易学与玄学 289

(2)王弼易学 292

(3)韩康伯易学 297

(4)关于郑王之争 300

(5)孔颖达与唐代易学 302

(6)崔憬易说 305

四 两宋易学 307

(1)宋易与道学 307

(2)宋易的流传及其演变 309

(3)刘牧和邵雍的象数之学 311

(4)程氏的义理之学 315

(5)张载的易说 318

(6)朱震的象数之学 322

(7)朱熹易学 324

(8)杨简易学 331

五 元明易学 334

(1)元明易学发展的基本倾向 334

(2)吴澄与象学 336

(3)张理的象数之学 338

(4)蔡清的义理之学 340

(5)来知德的易学 342

(6)方氏父子的象数之学 346

六 清代易学 353

(1)王夫之的易学 353

(2)易学与汉学 359

(3)惠栋和张惠言的易学 360

(4)焦循易学 363

七 近人对《周易》经传的研究 365

(1)尚秉和及尚氏易学 365

(2)于省吾及《易经新证》 370

(3)闻一多及《周易义证类纂》 376

(4)李镜池及《周易探源》 383

(5)郭沫若及其易学研究 387

(6)高亨及其易学研究 391

第四编 易图学 397

一 易图学概述 397

(1)易图学与象数学派 397

(2)易图学的形成和发展 403

(3)图象与思维 410

二 河图与洛书 416

(1)关于河图洛书的最初记载 416

(2)汉儒论河图洛书即八卦九畴 419

(3)汉人编造的谶纬图书 422

(4)汉代河图洛书的内容 425

(5)黑白点河图洛书的问世 428

(6)宋儒论黑白点河图洛书 432

(7)河图与五行生成数 437

(8)洛书与明堂九宫数 441

(9)有关河图洛书的其他解释 444

(10)黑白点河图洛书的本义及后人对黑白点河图洛书的探微 447

三 先后天图 451

(1)《说卦》中的八卦方位与五行说 451

(2)汉代卦气说与阴阳五行思想 458

(3)邵雍的先天图和后天图 467

(4)先天图的理论意义 470

(5)先天图的渊源 476

(6)邵雍的影响及后人的评论 482

四 太极图 488

(1)三类太极图 488

(2)周氏太极图的意义和地位 497

(3)儒道二家对太极图的应用 500

(4)关于周氏太极图渊源的争论 507

(5)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 513

(6)阴阳鱼太极图的意义 519

(7)阴阳鱼图的传播和画法 525

五 卦变图 531

(1)卦变说的由来 531

(2)京房的八宫卦图 532

(3)虞翻卦变图 535

(4)李之才卦变反对图 540

(5)李之才六十四卦相生图 545

(6)朱熹卦变图 548

(7)俞琰卦变图 553

(8)来知德卦变图 556

(9)卦变图的理论意义 568

第五编 易学与中华学术 573

一 概述 573

(1)《易》道对各个文化分支的普遍影响 573

(2)各个文化分支对《易》道的援引 585

二 易学与政治 591

(1)《易》为拨乱反正之书 591

(2)论政治得失和治民之道 602

(3)论治乱兴衰的规律 612

三 易学与伦理 622

(1)《易》为性命之书 622

(2)易学与社会伦理规范 630

(3)易学与道德基本原则 638

(4)易学中的人性论 643

(5)易学中的义利理欲之辨 647

(6)易学与道德修养 653

四 易学与哲学 657

(1)易兼天道与人道 658

(2)易学与人生观 665

(3)易学与宇宙论 672

(4)易学与形上学和本体论 679

五 易学与道教 691

(1)易学与道教概述 691

(2)道教中的易学家 693

(3)内丹派的易学和《周易参同契》 697

(4)道教符箓派和占验派的易学 702

六 易学与科学技术 711

(1)易学与科学技术的一般情况 711

(2)易学与技术发明 718

(3)易学与科学思想 724

(4)易学与天文气象学 731

(5)易学与数学 738

(6)易学与物理生物学 744

(7)易学和化学 750

七 易学与中医 755

(1)医易同源说 755

(2)易理与医理 758

(3)易学与《内经》 772

(4)汉唐著名医家对医易的论述与应用 781

(5)宋元明清著名医家对医易的论述与应用 788

(6)易理与气功 796

八 易学与中国艺术及审美 801

(1)《周易》圆道观念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801

(2)《易》象与中国艺术及审美 808

(3)《易》数和文学艺术 824

九 易学与史学 830

(1)《周易》卦爻辞中的商周史迹和历史变革思想 830

(2)先秦时期史官通《周易》 832

(3)《易传》的历史变通思想 835

(4)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 840

(5)章学诚进化论的进步史观和“六经皆史”说 844

第六编 易学中的思维方式 849

一 形式逻辑思维 849

(1)卦爻中的演绎逻辑 849

(2)卦象结构中的演绎逻辑 858

(3)易学中的归纳推理 861

(4)易学与类比 867

二 辩证思维 874

(1)整体性原则 874

(2)变易性原则 880

(3)阴阳互补原则 886

(4)中和与均衡原则 889

三 直观意象思维 893

(1)“意象”的定义及其直观性 893

(2)符号性直观意象思维方式 898

(3)玄想性的直观意象思维 907

第七编 易学重要典籍简介 923

一 关于历代易学著述的著录 923

(1)先秦、西汉易学著作 924

(2)东汉易学著作 926

(3)魏晋南北朝易学著作 927

(4)隋唐易学著作 929

(5)宋元明清易学著作 930

二 孔颖达《周易正义》 931

三 李鼎祚《周易集解》 934

四 刘牧《易数钩隐图》 936

五 欧阳修《易童子问》 937

六 邵雍《皇极经世》 938

七 程氏易传 939

八 朱震《汉上易传》 940

九 朱熹《周易本义》 942

十 朱熹《易学启蒙》 944

十一 杨简《易传》 945

十二 来知德《周易集注》 946

十三 方孔炤《周易时论合编》 946

十四 王夫之《周易内传》与《周易外传》 948

十五 胡渭《易图明辨》 949

十六 焦循《易学三书》 950

附录 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