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 70
第一章 村域 人口 70
第一节 地理位置 70
第二节 村庄地名 70
西地自然村 70
边沿自然村 71
第三节 村史沿革 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72
第四节 人口 73
人口数量 73
人口构成 74
第五节 姓氏 75
翁氏 75
陈氏 76
叶氏 78
包氏 78
林氏 84
曾氏 84
王氏 85
吴氏 86
曹氏 86
张氏 86
黄氏 8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86
第一节 地貌 86
山峦 86
盆地 86
溪流 86
湿地 87
第二节 土壤 87
第三节 气候 87
四季特征 87
附录:按稳定气温全县各季平均历时 88
气温 88
降水 89
云雾 日照 90
湿度 蒸发 90
霜雪 90
灾害性天气 90
第四节 灾害 91
台风 91
水灾 91
旱灾 93
寒灾 94
其他 95
第三章 自然资源 95
第一节 植物 95
藻类植物 96
苔藓类植物 96
蕨类植物 96
裸子植物 96
被子植物 96
第二节 动物 101
水生类 101
哺乳类 101
羽毛类 101
爬行类 102
两栖类 102
昆虫类 102
蜘蛛类 103
第四章 景点景观 104
第一节 西地二景 104
革命历史纪念碑景点 104
古道歇棚景点 104
第二节 自然景观 105
奇峰怪石 105
鸳鸯瀑 105
名木古树 106
第二篇 政治 110
第一章 政党 群团 11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110
地下交通站 110
县委机关驻地 110
西地村党支部 111
附录:中共西地村支部工作职责与制度 114
第二节 其他党派 群团 116
中国国民党 116
共青团 117
妇女会 117
农民协会 117
儿童团 117
第二章 村政 118
第一节 村政机构 118
第二节 村政管理 119
传统自治 119
附录:西地新庄陈氏族谱条规 119
村规民约 120
第三节 治保调解 121
治保小组 121
治保调解委员会 121
第三章 兵事 122
第一节 兵役 122
募兵 122
征兵 122
志愿兵役制 122
义务兵役制 122
第二节 民兵 124
第三篇 经济 128
第一章 农业 128
第一节 耕作 128
土地 128
附录:解放前土地交易方式 129
农具 129
肥料 134
耕作制度 135
第二节 种植 135
粮食 135
油料 138
蔬菜 139
茶叶 140
附录:茶叶摘制 140
其他 140
第三节 养殖 141
家畜 141
家禽 142
其他 144
第四节 病虫害 144
农作物病虫害 144
畜禽疫病 144
第二章 林业 145
第一节 林木分布 145
经济林 145
用材林 146
薪炭林 146
第二节 绿化管护 146
植树造林 146
护林管理 146
砍伐管理 147
林地划给 147
公益林界定 147
第三章 水利 147
第一节 水源储引 147
水井 147
塘库 149
水渠 149
翻水站 149
自来水 150
第二节 水能利用 150
加工 150
发电 150
第四章 工商 金融 151
第一节 手工艺 151
竹木加工手艺 151
石土加工手艺 152
编织加工手艺 153
饮食加工手艺 155
附录:手工榨油具体工序 155
其他手工艺 156
第二节 企业 157
村办企业 157
民营企业 159
第三节 商业 164
供销社 164
商行店铺 165
庙市 集市 167
境外经商 168
第四节 金融 168
押当 168
契典 168
借贷 169
信用社 169
第四篇 文化 172
第一章 教育 172
第一节 普通教育 173
蒙馆教育 173
学前教育 173
小学教育 174
中学教育 178
第二节 成人教育 180
解放前成年教育 180
解放后成年教育 180
第三节 教师队伍 182
民办转正 182
教师培训 183
教师职称 183
教师待遇 183
第四节 设施建设 185
校舍建设 185
设备赠助 186
第二章 医药 186
第一节 机构 行医 186
药店 186
诊所 187
医院 187
行医 187
第二节 山草药 188
第三章 体育 广电 206
第一节 体育 206
乡土游戏 207
学校体育 208
群众体育 209
第二节 广播 209
第三节 影视 210
电影 210
电视 210
第四章 地方文化 211
第一节 方言 211
语音 212
语法 212
语汇 213
第二节 传说 219
地名传说 219
地形佳话 221
其他传说 221
第三节 歌谣 222
民谣 222
童谣 234
山歌 239
第四节 楹联 诗词 242
楹联 242
诗词 249
附录:包日文墨迹 251
第五节 谚语 252
自然类 252
附录:气象谚语 255
附录:十二个月节气谚语 255
附录:观天气星诀 257
经济类 259
时政类 261
家庭类 261
生活类 263
事理类 264
修养类 266
社交类 268
民俗类 269
第六节 谜语 270
自然环境 270
植类物 270
动物类 271
食品类 272
用具类 272
劳动类 273
其他 274
谜语故事 274
第七节 民间文艺 275
吹打 275
木偶 285
雕刻 286
剪纸 286
刺绣 286
第五章 文物保护 287
第一节 遗迹 旧址 287
革命遗迹 287
民用建筑遗址 288
公共建筑遗址 289
防御建筑遗址 289
宗教建筑旧址 289
第二节 古民居 290
新厝底古民居 291
大坵古民居 292
垟头古民居 292
垟心古民居 293
高畲垟古民居 295
路下片古民居 295
白岩下古民居 296
其他自然村古民居 296
第三节 祠堂 宫庙 297
祠堂 297
宫庙 297
第四节 桥梁 碇步 299
桥梁 299
碇步 301
第五节 亭阁 牌坊 长廊 301
亭阁 301
牌坊 长廊 304
第六节 碑刻 匾额 305
革命历史碑记 305
亭塔碑记 307
宫坊碑记 308
村名碑 学校碑记 311
桥 路道 禁约碑记 313
匾额 315
第五篇 社会 320
第一章 居民生活 320
第一节 婚姻 生育 320
婚姻 320
生育 321
第二节 服装 发型 321
衣服 321
帽鞋袜 322
发型 323
第三节 食饮 323
主食 323
饮料 324
家庭风味 324
传统菜肴 326
第四节 居住 331
第一次建房高潮 331
第二次建房高潮 331
第三次建房高潮 331
第五节 交通 邮电 332
古道 332
县道公路 333
乡道公路 333
红军路 334
运输 334
玉西道班 334
邮电 335
第二章 习俗 宗教 335
第一节 村风 民风 335
村风 335
民风 336
第二节 婚嫁 寿诞 丧葬 336
婚嫁习俗 336
寿诞习俗 339
丧葬习俗 340
附录:旧时丧葬用语 342
第三节 盖房 建棺 造坟 347
盖房习俗 347
附录:上梁喝梁诗 348
建寿方习俗 350
建坟习俗 350
附录:定名十一线喝语 351
第四节 庆筵 祭祀 351
庆筵 351
附录:上梁酒与赠工酒 352
祭祀 352
第五节 生产习俗 岁时习俗 354
生产习俗 354
岁时习俗 355
第六节 宗教 方术 信仰 忌讳 357
宗教 357
方术 357
信仰 358
忌讳 360
民间忌日 363
第三章 社保救助 363
第一节 保障 363
优抚 363
保险 364
五保 365
低保 365
第二节 救助 365
救灾 365
帮扶 365
人物 368
传略 368
简介 372
副科级以上干部 372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374
名录 377
耆宾 饮卿 377
历代科举 377
工作人员 379
大专院校毕业人员 382
丛录 385
重脩施地新厝底陈氏族谱序 385
广严寺记 389
九里潭山居记 390
契约遗存 390
西地村工作笔记遗存 395
2011年“三分三改”村民名册 400
插图索引 436
表录索引 448
《西地村志》主要资料来源简介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