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质量概要 1
第一节 质量的定义 1
第二节 质量的特征 3
一、质量的特性 3
二、质量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4
第三节 质量的形成过程 7
一、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7
二、服务质量产生的过程 8
第四节 质量与社会发展 9
一、质量对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意义 9
二、质量的监控途径 13
第五节 质量与人才培养 13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14
二、推引全面质量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16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常识 17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17
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概念 17
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含义 17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9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多样性特点 19
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灵活运用 22
三、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全程全方法的系统管理和动态过程 22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 25
第四节 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教学质量管理 28
一、传统教学质量管理的特征 28
二、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28
三、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教学质量管理的比较 30
第五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时代内涵 33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33
二、如何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34
三、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时代内涵 36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和实施要求 39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准则 39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准则 39
二、全面质量管理准则的应用 41
第二节 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 41
一、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42
二、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42
三、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3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和发展 44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 44
一、科学做出决定 45
二、充分的准备 45
三、具体的实施 45
四、不断进行扩展 45
五、整合 46
第四章 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 48
第一节 人才培养的概念 48
一、什么是人才培养 48
二、人才培养的内涵 49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素分析 51
一、内部因素 51
二、外部因素 54
第三节 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则 55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56
二、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教学管理 58
三、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59
四、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60
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1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3
第四节 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64
一、公民政治参与 65
二、培养先进文化的建设者 66
三、高素质的劳动者 67
四、生态的实践者 69
第五节 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 70
一、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学生 70
二、培养人际关系协调的学生 77
三、培养与群体协调的学生 82
第五章 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生观 85
第一节 何为学生观 85
第二节 学生观的发展历程 88
一、西方的学生观 88
二、中国的学生观 91
三、全新的学生观 95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学生观 101
一、学生是一种产品 102
二、学生是被管理者 107
三、学生是顾客 113
第四节 学生观的反思和启示 117
一、反思 117
二、启示 120
第六章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9
第一节 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 129
一、高校落后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 129
二、原因分析 130
第二节 管理方位层面 132
一、高校教学监控的内容较为单一 132
二、兼职教师的管理力度不够 132
三、高校学生请销假制度较为松散 133
四、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不力 133
五、评价信息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134
第三节 管理机制层面 134
一、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 134
二、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135
三、缺乏统一规则的意识 136
第四节 管理过程层面 136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际脱离 136
二、高校的学习动员工作形式化 137
三、认知实习工作得不到落实 137
四、校外实践教学监控不到位 138
五、自主实习得不到保障 138
六、实践教学考核力度不足 139
第五节 教师和行政人员层面 140
一、高校教师在整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40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 142
第六节 教学质量评价层面 143
一、评价制度缺乏灵活性 143
二、学生的评价体系 144
第七章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47
第一节 忽视个体的发展特征 147
第二节 实践平台搭建不完善 148
一、高校的校外实践基地难以建立 148
二、高校学生的实践组织难以有序运行 149
三、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设制度不够细致 150
第三节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151
一、高校的学科以及专业设置过细、过窄 151
二、课程的体系不合理 151
三、教学环节过于重视知识的继承而轻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152
第四节 创新意识的缺乏 153
一、创新意识不足直接导致管理实施的不平衡 154
二、缺少合理的规划 154
三、政府部门的管理不系统 154
第五节 信息评价与实践脱节 155
一、评价信息来源渠道较少 155
二、学生评教 155
三、教师评学 156
第六节 全员参与管理难以实现 157
一、全员参与不能得到落实 157
二、大学教师参与管理意识淡薄 157
三、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158
第七节 高校自身的限制 160
一、高校对自身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实施不平衡 160
二、高校员工对人才培养缺乏责任感 161
第八章 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65
第一节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65
一、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65
二、更新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质量评估 166
第二节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能性 173
一、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174
二、良好的改革形势与提高民族素质的诉求 175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适用于高校教学管理 176
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够指导高校管理的实践 178
第九章 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过程 180
第一节 全面整合思想 做好基础性工作 180
一、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教育与培训 181
二、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181
三、建立质量工作责任制 182
四、质量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82
五、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审核 187
六、质量的改进工作 188
第二节 制订整体计划 实施准备项目 193
一、全校师生以及员工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认同 194
二、发挥领导作用,完善组织体系 195
三、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195
四、开展质量教育,构建质量文化 196
五、谨慎开展试点实践 197
第三节 提高成员素质 适应发展需要 198
一、竞聘上岗,加强理论学习 198
二、加强师德和师能建设 199
三、重视对行政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202
第四节 创建和谐群体 积极参与管理 205
一、为高校教师参与管理提供条件 206
二、使学生参与高校的管理工作 206
第五节 突显重要内容 把握本质特征 208
一、营造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208
二、把握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 209
第六节 拓宽沟通渠道 控制教学过程 209
一、教学管理安排 210
二、教学的质量控制 210
第七节 逐步提升信心 进行持续改进 218
一、持续改进是高校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灵魂 219
二、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的调查工作 220
三、对高校教学质量改进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220
第十章 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222
第一节 专门教育和一般教育有机结合 222
一、专业教育 223
二、专门教育与一般教育的有机结合 224
三、专业伦理教育 225
第二节 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式相互融合 226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227
二、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227
三、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相结合 228
四、不能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作用 228
第三节 人文与科学教育并重 229
一、注重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 229
二、培养人文精神 230
三、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231
四、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相结合 231
第四节 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 232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33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34
第五节 与全球化人才培养相衔接 235
一、国际化人才的特征和我国人才结构布局的弊端 235
二、高等教育如何培育综合型人才 236
第十一章 全面质量管理与人才培养的意义 239
第一节 理论意义 239
一、高校引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艰苦性 239
二、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创新模式的必然性 240
三、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242
第二节 实践意义 244
一、推引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推动高校领导从质量战略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高校的全局发展 245
二、推引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构筑和塑造适于高校组织发展的组织文化 245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推动高校进行全员管理 245
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从多个层面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246
附录 249
附录1 常见的质量标语 249
附录2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260
附录3 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262
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