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记者的发现力——影响新闻发现力诸要素的分析 3
“随时随地”:记者采访新概念 26
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对“三贴近”本质和核心的思考 36
学会在“老油田”找油——对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报道的思考 48
走出胡同口,用广角镜头再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59
不要坐等新闻“向自己身边飞来” 62
发现和记录难得一见的“历史瞬间” 65
记者要善于寻找“启发” 68
捕捉改革大潮的精彩瞬间 70
信息记者的视野与信息资源的开发 78
军事记者的眼界与素养 84
地市报读者的需求和时事编辑的视野 98
拉美地区“区情”与拉美地区报道 104
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111
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关于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学习笔记 115
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 130
站在时代的塔尖上瞭望 142
第二辑 151
“还原感性”——对新闻作品感染力的哲学思考 151
现场采访论 158
电视的冲击和报纸总编辑的慧眼 183
“业余摄影热”的冲击 190
把正在发生的事件摄入镜头 195
“马背小学”彩色照片的冲击力 205
“摄影形象”: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207
新闻照片的思想内涵 211
讲述西藏培养首批硕士研究生背后的故事 214
“行路难”报道反映了人民心声 216
“成就宣传”要破解三道难题 219
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中国 224
唤起忧患意识 强化激励功能——对改进经济形势宣传的一点建议 228
思维方式与新闻改革 233
“初级阶段”的“反映论” 240
“新华视点”报道组要成为新闻改革的尖兵 245
重点、难点、热点与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 246
关于“新华视点”专栏的思考 248
记者的“观察”与“思考” 251
“来龙”与“去脉”:国际报道的两大拓展空间 253
短新闻的两重境界 255
到基层调研受到的启示 260
第三辑 271
“热策划”三论 271
普及中国特色的“休闲学”——“长假与‘休闲学’”专栏策划笔记 278
对“新闻热线”的思考 287
改进新闻报道要坚持“影响力标准” 293
把提高舆论影响力作为全社工作的主线 302
通讯社评论的三个鲜明特色 313
积极探索通讯社新闻评论的特色和规律 315
英文言论工作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16
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318
开发监督新闻资源 提高舆论监督效果 326
“两个转变”与经济报道领域的拓展 33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证券报道 352
新农村建设报道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357
突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色 363
揭示体育现象的文明内涵 374
把对外报道经验上升为对外宣传理论 382
对外报道是强化世界性通讯社的“主突破口” 387
正确描绘社会主义中国的整体形象 392
把环太平洋地区作为同西方大通讯社竞争的主战场 401
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中非关系报道的重要性 406
建党80周年战役性报道的“宣传效益预期” 409
跳出会议模式抓取有价值新闻 418
从“会议”采摘独家新闻和权威新闻 420
对改进会议新闻的思考 422
要认真研究“澄清性新闻” 429
增强中华文化的“共鸣效应” 431
后记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