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目的与任务 2
二、资料应用 2
三、编著人员组织 2
第二章 年代地层格架与地层区划 3
第一节 年代地层格架 4
第二节 地层区划 4
一、地层区划相关概念与区划原则 4
二、地层区划 6
第三章 沉积建造与沉积大地构造相 13
第一节 地层与沉积建造概念及划分 14
第二节 沉积大地构造相概念 17
第三节 沉积大地构造相划分 19
一、划分方案 19
二、定义与鉴别 23
第四章 地层格架与沉积建造 29
第一节 阿尔泰-兴蒙大区(Ⅰ) 30
一、额尔古纳区(Ⅰ-1) 30
二、大兴安岭区(Ⅰ-2) 40
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区(Ⅰ-3) 51
四、松辽区(Ⅰ-4) 59
五、太平沟-依兰-穆棱区(Ⅰ-5) 60
六、佳木斯-兴凯区(Ⅰ-6) 61
七、完达山区(Ⅰ-7) 64
八、阿尔泰区(Ⅰ-8) 65
第二节 额尔齐斯-西拉木伦大区(Ⅱ) 66
一、额尔齐斯区(Ⅱ-1) 66
二、索伦山-西拉木伦区(Ⅱ-2) 77
三、包尔汗图-白乃庙区(Ⅱ-3) 82
第三节 天山-准噶尔-北山大区(Ⅲ) 89
一、东西准噶尔区(Ⅲ-1) 89
二、准噶尔-吐哈区(Ⅲ-2) 103
三、冰达坂-米什沟区(Ⅲ-3) 112
四、伊宁-中天山区(Ⅲ-4) 112
五、北山区(Ⅲ-5) 118
第四节 南天山大区(Ⅳ) 123
一、那拉提区(Ⅳ-1) 123
二、南天山区(Ⅳ-2) 123
第五节 塔里木大区(Ⅴ) 139
一、塔里木区(Ⅴ-1) 139
二、敦煌区(Ⅴ-2) 161
三、阿拉善(Ⅴ-3) 164
第六节 华北大区(Ⅵ) 167
一、冀北-阴山区(Ⅵ-1) 167
二、鄂尔多斯区(Ⅵ-2) 180
三、五台-太行区(Ⅵ-3) 188
四、冀辽区(Ⅵ-4) 196
五、渤海东区(Ⅵ-5) 203
六、鲁西区(Ⅵ-6) 212
七、陕豫皖区(Ⅵ-7) 215
第七节 宽坪-佛子岭大区(Ⅶ) 225
一、宽坪分区(Ⅶ-1-1) 225
二、淮阳-佛子岭分区(Ⅶ-1-2) 228
三、斜峪关-二郎坪分区(Ⅶ-1-3) 230
第八节 秦祁昆大区(Ⅷ) 230
一、西昆仑区(Ⅷ-1) 230
二、阿尔金区(Ⅷ-2) 238
三、北祁连区(Ⅷ-3) 240
四、中南祁连区(Ⅷ-4) 246
五、宗务隆山-全吉区(Ⅷ-5) 250
六、柴北缘区(Ⅷ-6) 254
七、柴达木区(Ⅷ-7) 255
八、东昆仑区(Ⅷ-8) 256
九、南昆仑区(Ⅷ-9) 270
十、秦岭区(Ⅷ-10) 274
十一、大别-苏鲁区(Ⅷ-11) 290
十二、武当-随南区(Ⅷ-12) 294
第九节 羌塘-三江大区(Ⅸ) 296
一、甜水海区(Ⅸ-1) 296
二、巴颜喀拉区(Ⅸ-2) 298
三、西金乌兰-金沙江-哀牢山区(Ⅸ-3) 302
四、昌都-兰坪-思茅区(Ⅸ-4) 315
五、北羌塘区(Ⅸ-5) 325
六、乌兰乌拉-澜沧江区(Ⅸ-6) 328
七、甘孜-理塘区(Ⅸ-7) 329
八、中咱-中甸区(Ⅸ-8) 332
九、崇山-临沧区(Ⅸ-9) 334
第十节 班双怒昌大区(Ⅹ) 335
一、龙木错-双湖-类乌齐区(Ⅹ-1) 335
二、羌塘-左贡区(Ⅹ-2) 338
三、班公湖-怒江区(Ⅹ-3) 345
第十一节 冈底斯-喜马拉雅大区(Ⅺ) 349
一、冈底斯-察隅区(Ⅺ-1) 349
二、雅鲁藏布江区(Ⅺ-2) 364
三、喜马拉雅区(Ⅺ-3) 368
四、保山区(Ⅺ-4) 373
第十二节 扬子大区(Ⅻ) 376
一、上扬子区(Ⅻ-1) 376
二、下扬子区(Ⅻ-2) 434
第十三节 江绍-郴州-钦防大区(ⅩⅢ) 463
一、江绍-金华分区(ⅩⅢ-1) 463
二、陈蔡区(ⅩⅢ-2) 464
三、新余-东乡分区(ⅩⅢ-3) 467
四、钦防区(ⅩⅢ-4) 469
第十四节 华夏大区(ⅩⅣ) 470
一、武夷-云开区(ⅩⅣ-1) 470
二、政和-大浦区(ⅩⅣ-2) 494
三、东南沿海区(ⅩⅣ-3) 495
四、台湾区(ⅩⅣ-4) 498
五、海南区(ⅩⅣ-5) 500
第十五节 印度大区(ⅩⅤ) 506
第十六节 台东-南海大区(ⅩⅥ) 506
一、台东区(ⅩⅥ-1) 506
二、南海区(ⅩⅥ-2) 507
第五章 沉积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513
第一节 天山-兴蒙构造域沉积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514
一、阿尔泰-兴蒙 514
二、额尔齐斯-西拉木伦 516
三、天山-准噶尔-北山 523
四、南天山 529
第二节 华北-塔里木陆块区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529
一、华北 529
二、塔里木-阿拉善 531
第三节 秦祁昆构造域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533
一、祁连-柴达木-东昆仑 534
二、西昆仑 536
三、秦岭-大别 538
第四节 青藏构造域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540
一、羌塘-三江 540
二、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 545
三、冈底斯 548
四、雅鲁藏布-喜马拉雅 551
第五节 华南构造域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553
一、扬子 554
二、江绍-郴州-钦防 554
三、华夏 554
四、台东-南海 555
五、南华纪以来华南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555
第六章 结语 561
第一节 主要进展 562
第二节 进一步工作建议 567
参考文献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