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篇与语篇研究 1
1.1 话段,篇章,话语,语篇 1
1.2 篇章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篇研究/语篇分析 8
第二章 语篇研究的发展 12
2.1 两种视角 12
2.2 语篇研究发展的四个时期 13
2.3 我国语篇研究的发展 24
2.4 语篇研究的重要性 35
第三章 及物性 37
3.1 语篇与句子 37
3.2 及物性 39
3.3 过程、参与者和环境因子 40
3.4 及物性的语篇意义 49
3.5 及物性分析法与作格分析法 51
3.6 研究动向 53
第四章 指称性 58
4.1 指称关系 58
4.2 指称类型 63
4.3 指称方式 65
4.4 研究动向 76
第五章 结构 81
5.1 结构衔接与指称衔接 81
5.2 替代 82
5.3 省略 86
5.4 同构关系 94
5.5 研究动向 99
第六章 连接 104
6.1 连接概念的发展 104
6.2 按连接语义区分的范畴 107
6.3 按抽象逻辑语义区分的范畴 115
6.4 显明性与隐含性 117
6.5 外在性与内在性 117
6.6 研究动向 119
第七章 词汇 124
7.1 承上、搭配与词汇衔接 124
7.2 词汇衔接方式 126
7.3 词汇衔接与指称关系 137
7.4 有规则性、场制约性与语篇制约性 141
7.5 研究动向 142
第八章 主位与述位 148
8.1 主位与述位理论 148
8.2 主位类型 149
8.3 主位一述位与语篇衔接 154
8.4 主题句与主位衔接 158
8.5 研究动向 160
第九章 语音 169
9.1 语调:衰减单位 170
9.2 语调:声调群 172
9.3 信息单位 177
9.4 语音模式 180
9.5 研究动向 187
第十章 语境 191
10.1 语境 191
10.2 语用知识 196
10.3 关联理论 204
10.4 研究动向 208
第十一章 语篇结构 217
11.1 预示力与语篇结构 217
11.2 话语结构模式 218
11.3 语篇的宏观结构 226
11.4 研究动向 235
第十二章 多模态语篇 249
12.1 模态和多模态 249
12.2 多模态化和多模态符号学 251
12.3 多模态语篇的设计和连贯 254
12.4 多模态语篇分析 256
12.5 理论框架 265
12.6 PowerPoint演示稿图形程序 270
12.7 研究动向 273
参考书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