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以法国调节学派为借鉴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
引言 24
一、绩效是什么? 24
二、研究的目的 25
三、资本主义的新精神? 27
四、研究框架 28
第一章 绩效及其词源 32
一、绩效 32
二、双重词源概念 34
三、量化的重要性 36
四、从估算到度量:制度的变革 42
五、价值问题 43
六、经济增长与生产力:危机中的概念 45
七、从生产效率到绩效 48
结论 50
第二章 服务业经济的绩效 52
一、第三产业的评定 52
(一)最近五十年来的持续发展 52
(二)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服务业 55
二、现代经济中边际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下降 56
(一)几种结构性趋势 56
(二)服务价格是多少? 58
(三)索洛悖论 62
三、服务性产品的多维性 67
(一)在第三产业中使用生产率概念的困难 68
(二)国民经济核算师的工作:矫揉造作地赞同产业化的表现与形式 76
四、某些服务行为中有关工作量的错误争论 86
(一)学术研究:从研究者的生产率到评估的生产率 87
(二)家庭护理业 89
结论 92
第三章 工作关系的个体化与绩效 93
引言 93
一、工作关系的个体化 95
(一)作为灵活手段的个体化 96
(二)作为激励手段的个体化 97
(三)总体绩效 99
二、绩效管理 102
三、个人绩效VS集体绩效 103
结论 106
第四章 “现代化”国家的绩效 107
引言 107
一、公共政策的“评估”或公共服务的“测算”? 108
(一)减弱的封闭性 108
二、公共政策的评估需求使追求绩效变得合理 115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历史阶段 115
(二)企业管理“3E”原则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119
(三)作为“现代化”标志的“新公共管理” 125
三、作为总体绩效机制的基准分析法 127
四、专家:标准化与量化的操作者 132
结论 134
第五章 绩效与量化 136
引言:量化入侵全球 136
一、从绩效到比率专制 139
二、数据的社会属性 142
(一)直接性—快速性—简易性 143
(二)现实被可视化还是被改变? 144
三、数据代表了概念 147
(一)货币化的指标 148
(二)货币指标的行为表述 153
(三)对主观指标的量化 154
四、国家、统计与民主 156
结论 158
第六章 绩效体制的多样化 160
引言 160
一、四种绩效体制 161
(一)绩效机制的产生过程 162
(二)一种规定式的绩效机制 162
(三)协商式绩效机制 164
(四)绩效的统一或多维度标准 167
二、四种绩效体制 169
三、审议体制 172
结论 177
参考文献 180
致谢 207
译者致谢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