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筑景观地貌学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理论 1
一、建筑景观地貌学研究范围及意义 1
二、建筑景观地貌学的四大交叉理论 2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学术价值 10
一、主要内容 10
二、学术价值 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1
一、研究方法 11
二、技术路线 12
主要参考文献 13
第二章 山地建筑的民族生态学 14
第一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民族生态学 14
一、技术路线与民族生态学 14
二、民族生态文化与民族居住生态环境 16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景观生态、群落、村落与建筑形态 19
一、民族地区的景观生态 19
二、民族群落、民族村落与建筑的形态 21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形态与生态学 21
一、从区域地理学角度观察地貌的群落形态 21
二、从聚落地理学角度观察民族村落形态 25
三、从民族风水学角度观察民族建筑形态 30
主要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 山地建筑的地貌与景观学 43
第一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地貌景观学 43
一、背景与技术路线 43
二、生态价值取向——地貌景观学 44
第二节 地貌景观学体系的构成创新研究 46
一、地貌景观构成的三要素 46
二、地貌景观学体系构成的“三位一体”架构 47
三、用地貌景观学观察山地地貌现状 48
第三节 将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观察山地地貌环境的原生性 49
第四节 将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观察山地建筑与环境情感的认同性 50
一、山地空间场所的物理属性 51
二、山地建筑与景观环境情感的认同性 52
三、建筑场所与景观环境情感的认同性 54
第五节 将景观作为系统观察山地环境生态性 56
一、山地景观系统的生态性 56
二、山地景观系统的地域性 57
三、山地建筑布局与生态景观 59
第六节 将景观作为符号观察山地环境的独特性 63
一、山地景观符号视景独特表现 63
二、山地建筑景观符号的认知意象 65
主要参考文献 74
第四章 山地流水地貌景观与建筑环境 75
第一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山地流水地貌 75
一、必然事件与技术路线 75
二、山地流水地貌范围与分类 76
第二节 山地河流流水作用 78
一、山地河流横向环流和漩涡流 78
二、山地河流的侵蚀作用 79
三、山地河流的搬运作用 80
四、山地河流的堆积作用 81
五、山地河流对桥的危害 81
第三节 山地河流的谷底地貌与景观环境 84
一、河床地貌景观 84
二、河漫滩地貌景观 85
三、谷底平面形态与景观环境 89
第四节 山地河流的谷坡地貌与建筑环境 93
一、谷坡阶地的类型 94
二、谷坡阶地的建筑环境 97
第五节 山地洪积扇地貌与小城镇 103
主要参考文献 105
第五章 山地坡面地貌景观与建筑环境 106
第一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山地坡面地貌 106
一、随机现象与技术路线 106
二、山地内外动力作用与坡面地貌形成 106
三、坡面地貌外部表面形体 108
四、坡面流水侵蚀的外动力作用 112
五、坡地地貌表面地形 114
六、坡面地貌外部形态 116
第二节 坡面地貌与景观环境 118
一、宏观分析坡面地貌的地形元素——山岭、山顶、山峰、鞍部和山脉 119
二、大观分析坡面地貌的形态元素——低山、中山、高山和极高山 121
三、小观分析坡面地貌的形体元素——山顶、山坡、山麓和伸展方位 123
四、微观分析坡面地貌的成因元素——桌状断块山峰、褶皱节理山峰、剥蚀石灰岩山峰 125
第三节 坡面地貌与民族建筑环境 127
一、民族建筑形态与山体形态的协调 128
二、考虑建筑形态和原生坡面环境匹配 131
三、民族建筑形态与坡面垂直形态表面构成 134
四、民族建筑形体与山坡整体形体的立体构成 146
主要参考文献 152
致谢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