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部 乌托邦书写的变化轨迹 7
第一章 初期的乌托邦想象——投向彼岸的视线 9
第一节 遥远的理想王城——《摘自〈旅行者漫谈〉》 9
第二节 净化机制下的天上乐园—《双子星》 14
一 三个世界的存在 14
二 绝对权威的信仰 16
三 被净化的心灵乐园 18
第二章 反乌托邦书写——《蜘蛛、鼻涕虫和狸猫》 23
第一节 关于反乌托邦及文本 23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提示 25
第三节 竞争性质的变化 27
第四节 现实与伤感的对照 31
第五节 从《蜘蛛、鼻涕虫和狸猫》到《寓言 洞熊学校的三个毕业生》 35
第三章 乐园的崩溃——《黄色的番茄》 43
第一节 现代元素与原始色彩兼具的纯真乐园 45
第二节 遭遇异世界 49
一 马戏团的诱惑 49
二 魔幻马戏团 52
三 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联欢的失败 53
第三节 乐园的崩塌 60
第四章 新世界的想象与现实回归的宣言 63
第一节 新世界的双重想象与暴力革命 63
一 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64
二 悲情新世界 67
三 革命的激情 74
第二节 回归现实世界 79
一 《发光的赤足》中的“山坡”意象——历练与希望之地 81
二 命运使然的现实回归 88
三 现实回归的阶段性特征 91
第五章 现实社会中理想家园的重建——《普拉诺广场》 95
第一节 变化的广场 96
一 作品的成立过程及舞台 96
二 从普拉恩广场到普拉诺广场 105
第二节 奔向广场的人们——人物形象原型比较 110
一 法在厄罗 110
二 罗珊罗 115
三 山猫博士 117
四 科伍斯特 120
第二部 乌托邦意识的内涵 129
第一章 共生、平等的理念 131
第一节 贤治关于“共生、平等”的言说 132
一 对竞争的厌恶 132
二 万人平等 134
三 呼唤理想世界 135
四 与自然共生 136
第二节 佛教中的共生与平等 138
一 佛教的平等观 138
二 《法华经》的平等观 139
三 《华严经》的共生观 141
第二章 劳动、个体与整体——与同时代作家武者小路实笃“新村”的比较 145
第一节 人类的梦想 146
第二节 关于劳动 150
第三节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152
一 个体与整体的协调 152
二 人类、自然的意志和宇宙的意志 155
三 个性的尊重与发挥 157
第四节 关于非现实性 161
第三章 自我牺牲的精神 167
第一节 夜鹰之死 168
一 夜鹰的自我救赎 168
二 《春与修罗》中的自我否定 171
第二节 布多利之死 175
一 由内心纠葛到外界的灾难 176
二 由“个别”到“大家” 179
三 “为了大家” 180
四 英雄之死与无名之死 184
结语 191
参考文献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