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 课题来源 1
二 研究背景 2
三 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5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第一章 苏门六弟子与苏轼的师承关系 8
第一节 苏门“弟子”称呼的由来 9
一 苏轼与六弟子的相得与订交 9
二 师道在六弟子言行中的体现 16
第二节 师承关系对六弟子文学人生的影响 18
一 散文创作上的提携促进 18
二 人生经历中的患难与共 20
三 人格精神上的修养淬炼 23
第三节 苏轼散文的创作特色和他对六弟子的期待 24
一 政史论文 25
二 记体文 28
三 小品文 31
第二章 苏门六弟子的文论 34
第一节 黄庭坚、秦观、张耒的文论 34
一 黄庭坚的文论 34
二 秦观的文论 39
三 张耒的文论 43
第二节 陈师道、晁补之、李廌的文论 49
一 陈师道的文论 49
二 晁补之的文论 53
三 李廌的文论 56
第三节 六弟子对苏轼散文理论的继承与创变 59
一 六弟子对苏轼散文理论的继承 59
二 六弟子对苏轼散文理论的创变 63
三 散文理论异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及背景因素 66
第四节 六弟子对古典散文理论的贡献 67
一 六弟子对古典散文艺术构成质素的认知与提炼 67
二 六弟子文论中体现出的散文史观 70
第三章 苏门六弟子的散文创作 73
第一节 黄庭坚、秦观、张耒的散文创作 73
一 黄庭坚的散文创作 73
二 秦观的散文创作 125
三 张耒的散文创作 159
第二节 陈师道、晁补之、李廌的散文创作 181
一 陈师道的散文创作 181
二 晁补之的散文创作 191
三 李廌的散文创作 215
第三节 六弟子对苏轼文风的继承与突破 222
一 策论奏议 222
二 序文杂记 224
三 书简题跋 230
第四节 六弟子文风同异考辨 234
一 平易三子——黄庭坚、陈师道、张耒 235
二 奇丽三子——秦观、晁补之、李廌 236
第四章 六弟子与北宋古文运动关系考察 240
第一节 苏轼与古文艺术精神辨析 240
一 古文艺术传统与艺术精神 240
二 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 241
三 苏轼对古文之道和古文艺术传统的改变 242
四 苏轼在北宋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245
第二节 六弟子对古文艺术的丰富与发展 245
一 杂记文 246
二 论说文 248
三 书序文 251
第三节 作为北宋古文运动后劲的六弟子 253
一 苏门六弟子与古文艺术传统 253
二 六弟子的文风取向及其局限性 255
三 六弟子在北宋古文运动和散文史上的定位 259
结语 261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