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天下”的瓦解与“世界”的形成 1
第一章 现代转型的精神与肉身:鲁迅思想、文学与20世纪中国民族国家话语 6
第一节 “民族魂”:鲁迅存在的基本定位 6
第二节 “立人”与民族国家现代转型的精神基础问题 9
第三节 弃医从文与文学救亡的现代理路 11
第四节 作为独特民族国家话语的国民性批判及其文学表达 13
第五节 鲁迅与20世纪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 15
第二章 “兴国”动机、“人国”理想与“立人”理路:鲁迅早期民族国家想象 22
第一节 “兴国”:青年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原初动机 22
第二节 “兴国”“人国”到“立人”:救亡情结、文明溯源与文化洞察 39
第三章 “文学”与“救亡”:鲁迅文学与民族国家的建构 71
第一节 文学与救亡思路的发觞 71
第二节 新文学想象 79
第三节 终其一生的文学行动 92
第四章 从“立人”到国民性批判:鲁迅中期民族国家话语的转换 109
第一节 十年“隐默”与危机意识 109
第二节 文化批判与小说意识 117
第三节 进化论与民族命运的焦虑 130
第五章 小说中国:鲁迅小说与中国寓言 145
第一节 鲁迅小说的寓言性 145
第二节 《狂人日记》:“吃人”文化生态的揭示 151
第三节 《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的小说形态 171
第六章 作为中国民族国家话语的进化论 180
第一节 进化论与中国近代危机 180
第二节 日本:进化论进入中国的桥梁 186
第三节 鲁迅的进化论接受 188
第四节 五篇文言论文中的进化论 193
第五节 尼采的人性进化与鲁迅的进化论 196
第六节 进化论与退化论 201
第七节 退化论与国民性批判 206
第七章 国民性批判:现代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国家话语 215
第一节 “国民性”话语的由来 215
第二节 建国与新民:近代中国国民性话语的兴起 224
第三节 继承与超越:鲁迅国民性批判与晚清思想资源 234
第四节 传教士的中国观与中国近代国民性话语 242
第五节 如何看待传教士中国观与中国国民性话语的影响关系 264
第六节 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内在逻辑系统 291
第八章 “有声”的中国:新语言与新国家的想象 308
第一节 “心声”诉求与新文学想象 309
第二节 文言与“新声” 313
第三节 汇入“五四”与白话意识的形成 316
第四节 翻译:“硬译”与“欧化” 319
第五节 新文字与新语言 341
第六节 新文学、新语言、新文字背后的国族想象 355
第九章 《故事新编》、“油滑”与晚年情怀 365
第一节 《故事新编》的研究热点和方法 365
第二节 贯穿一生的《故事新编》 369
第三节 有关争议与“油滑”问题 373
第四节 作为探幽入口的“油滑” 376
第五节 “油滑”与鲁迅晚年情怀 394
第十章 新语境与鲁迅民族国家话语的接受 407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鲁迅阐释范式的转换 407
第二节 新语境下的“鲁迅” 412
第三节 90年代以来文化本位思潮、国学热与鲁迅资源的再认识 427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