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篇 3
第一章 文物 3
第一节 两宋文物 3
第二节 西夏文物 14
第三节 辽代文物 18
第四节 金代文物 26
第二章 瓷业 33
第一节 宋代瓷业的振兴 33
第二节 名窑与窑系的出现 45
第三节 北方辽、金瓷业的复苏 55
第四节 宋代瓷业的辉煌成就 63
第五节 宋瓷的海外影响 71
第三章 建筑 7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4
第二节 住宅与宗教建筑 76
第三节 建筑材料、技术与艺术 80
第四节 典型实物举例 83
第五节 《营造法式》简介 101
第六节 河南宋金建筑遗存 104
第四章 城址与陵墓 121
第一节 城址 122
第二节 陵寝 133
第三节 墓葬 146
评说篇 157
第五章 科技 157
第一节 宋前科技概览 157
第二节 宋代的八大科技成就 159
第三节 沈括与《梦溪笔谈》 174
第四节 宋代科技高峰探源 182
第五节 科技发展趋势初探 192
第六章 教育 196
第一节 宋代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196
第二节 宋代教育制度 205
第三节 教育家胡瑗及其教育思想 224
第七章 文学 230
第一节 宋词 231
第二节 散文 239
第三节 宋诗 245
第四节 宋代话本与宋代戏曲 252
第五节 宋代的文学理论 257
第八章 书法 260
第一节 宋代书风与四大家 260
第二节 阁帖及书学研究 270
第三节 异军突起的金石学 275
第四节 书写工具的改革 280
第九章 绘画 285
第一节 概况 285
第二节 宋代画院及其艺术风尚 291
第三节 宋代人物画 299
第四节 宋代山水画 305
第五节 宋代花鸟画 312
第六节 寺窟壁画与民间绘画 315
第七节 市肆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 326
第十章 史学(上) 338
第一节 宋代的修史机构 338
第二节 宋代官修前代史 356
第十一章 史学(下) 367
第一节 史学范围的扩大及普及 367
第二节 私人修史之风及其重要著作 374
第三节 宋代史学思想的变化 404
第十二章 包公和包公的艺术形象 411
第一节 包拯生平与思想 411
第二节 艺术形象与传说 415
第三节 历史的进步与人物的光辉 418
互补篇 423
第十三章 民族文化的融合 423
第一节 辽文化 423
第二节 西夏文化 430
第三节 金文化 435
第四节 大理文化 442
第十四章 中外文化交流 447
第一节 概说 447
第二节 交流的方式和内容 453
第三节 启示 460
沉思篇 465
第十五章 儒学(上) 465
第一节 宋代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形态 465
第二节 宋代儒学形成的社会环境 472
第三节 理学、气学、心学、实学的形成 478
第四节 儒学在宋代的社会作用 485
第十六章 儒学(下) 489
第一节 宋代儒学是儒学的哲理化 489
第二节 宋代儒学的务实精神 496
第三节 宋代儒学的主体意识 502
第四节 宋代晚期的儒学 509
第十七章 佛道哲学 515
第一节 宋代的佛教哲学 515
第二节 宋代的道教哲学 528
第十八章 象数学 537
第一节 概说 537
第二节 邵雍推数及理 539
第三节 蔡元定、蔡沉因数明理 544
第四节 朱熹融合象数、义理 547
第五节 象数学对中外哲学的影响 549
参考书目 557
后记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