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法与立法权 1
一、立法的含义与特征 2
二、立法原则与立法价值 4
三、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5
第二章 立法体制 10
一、中央和地方立法关系:立法体制的核心问题 11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及其规范行使——以辽宁省为例 15
三、我国立法体制的完善与立法责任制度的建立 21
第三章 立法程序 25
一、立法程序概述 26
二、法律的制定程序 27
三、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28
四、规章的制定程序 30
五、公众参与立法 33
第四章 立法辩论 37
一、立法辩论概述 38
二、立法辩论制度建构的逻辑前提 42
三、立法辩论制度缺失的原因分析 45
四、立法辩论制度建构的条件论证 47
五、立法辩论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 49
第五章 立法公开 55
一、立法公开的含义 56
二、立法公开的价值 58
三、立法公开的原则 62
四、立法公开的范围 65
五、立法公开的完善 69
第六章 立法语言 74
一、我国立法语言研究发展概述 75
二、立法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77
三、我国立法语言规范化探索:立法语言审查程序 79
第七章 立法解释 104
一、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和法官解释的含义 105
二、立法解释与法官解释的比较 106
三、我国立法解释制度存在的原因 107
四、现行立法解释制度存在的问题 111
第八章 立法论证 114
一、立法论证的概念与理解 114
二、立法论证与法律的正当性 118
三、立法论证的形式 122
四、立法论证的规则 123
第九章 法律责任条款 129
一、法律责任条款的概念与类型 130
二、法律责任条款设置存在的问题 135
三、法律责任条款的设置理念 139
四、法律责任条款的设置原则 142
五、法律责任条款的设置依据与规则 147
第十章 权利理论与权利立法 155
一、权利理论在权利立法中的体现 156
二、权利理论的认知偏差对权利立法的影响 157
三、我国权利立法的规范化进路 160
第十一章 地方立法质量保障 166
一、立法质量保障的基本情况 167
二、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制度 171
三、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保障的建议 176
第十二章 立法后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184
一、立法后评估: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制度 184
二、立法后评估的信息可靠性与回应有效性 186
三、立法后评估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增进 188
第十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立法体系与立法合作 192
一、区域协调发展立法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193
二、中央立法与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 195
三、省际地方立法协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供给——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 198
附录 2002—2016年司法考试中《立法法》相关试题 206
参考文献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