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借鉴 7
三、研究框架 16
四、研究方法 19
五、研究趋势 21
第一章 大学生网络话语 24
第一节 “感知”大学生网络话语 24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的内涵释义 24
二、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类型划分 31
三、大学生网络话语应用的个性特征 45
第二节 “挖掘”大学生网络话语热词 51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热词的内涵界定 51
二、大学生网络话语热词的排行统计 52
三、大学生网络话语热词的应用剖析 58
第三节 “透视”大学生网络话语 63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生活化 63
二、大学生网络话语的积极性 64
三、大学生网络话语的消极性 66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 69
第一节 “捕捉”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表象 69
一、语言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 70
二、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 72
三、法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 74
四、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的特征分析 76
第二节 “剖析”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动因 78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的外因分析 79
二、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的内因分析 81
第三节 “规制”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策略 84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的规制原则 84
二、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的规制策略 86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话语与高校网络舆情 93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话语“孕育”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 93
一、高校官方的网络舆情动态简析 94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动态简析 95
三、大学生线下舆情动态简析 98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话语“转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特性分析 103
一、高校官方网络舆情动态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动态的引导性 104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动态与大学生线下舆情动态的同质性 104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动态与社会网络舆情动态的相互影响性 105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话语“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走向与引导 106
一、理性与规范的大学生网络话语传播与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106
二、非理性与失范的大学生网络话语干扰与误导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 108
三、非理性与失范的大学生网络话语掣肘高校网络舆情的教育与引导 110
第四章 话语与舆情引导理论探源 11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及舆情引导理论 11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语理论 113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 114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 115
四、列宁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 116
第二节 国外学者的话语及舆情引导理论 119
一、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 119
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 122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127
四、巴赫金的话语理论 130
五、拉克劳和墨菲的话语理论 132
六、沉默的螺旋 133
七、蝴蝶效应 135
八、从众效应 136
九、群体压力 137
十、群体极化 138
十一、集体无意识 1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相关指导思想 140
一、20世纪30、40年代的相关指导思想 141
二、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指导思想 143
三、20世纪90年代的相关指导思想 146
四、21世纪初的相关指导思想 152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指导思想 157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 157
二、宣传思想工作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指示 159
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 164
四、中国梦的重要指示 166
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 170
六、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指示 173
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 174
八、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示 175
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 176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话语权 181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话语的“全权利” 181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利上的“全权利” 181
二、自由自主自发的“绝对权利” 185
三、自觉自律自省的“相对权利” 187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话语的“文化权力” 189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力上的“文化权力” 189
二、大学生网络话语的“正向文化权力” 191
三、大学生网络话语的“负向文化权力” 192
第三节 “全权利”与“文化权力”关系辨析 193
一、“相对权利”夯实“正向文化权力”效应 194
二、“绝对权利”催生“负向文化权力”效应 195
三、“绝对权利”勃兴的深层影响 198
第六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01
第一节 “谛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丰富内涵 201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什么” 202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有什么” 204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什么” 207
第二节 “归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迥殊特征 210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客体的交叉性 210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利”的多变性 211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力”的象征性 213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的潜隐性 214
第三节 “阐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矛盾与失衡 216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216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矛盾与失衡 217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建构与检验 221
第七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思路 225
第一节 “树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先进理念 225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26
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构理念 227
三、大学生网络话语的转化理念 229
四、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理念 231
第二节 “遵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233
一、导向性原则 233
二、科学性原则 235
三、人本性原则 236
四、数据性原则 238
第三节 “界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要素构成 240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主体 241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客体 245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介体 248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环体 251
第八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 257
第一节 保障教育者的“话语权利” 257
一、以多样话语载体支撑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57
二、以丰富话语传播媒介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60
三、以把握话语时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63
第二节 强化教育者的“话语权力” 266
一、以话语形式创新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67
二、以话语风格转化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70
三、以话语议程设置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73
第三节 夯实教育者的“话语权效” 276
一、以话语主体素养锤炼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77
二、以话语影响力扩大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78
三、以话语实效评价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80
第九章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284
第一节 “创设”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大数据工作平台 284
一、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部 284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大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有效采集 287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大数据的深入分析与精准研判 291
第二节 “创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新媒体矩阵平台 293
一、蒲公英式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矩阵平台的架构设置 294
二、蒲公英式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矩阵平台的内在关系 296
三、蒲公英式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矩阵平台的工作机制 298
四、蒲公英式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新媒体矩阵平台的具体运营 298
五、运用蒲公英式新媒体矩阵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300
第三节 “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303
一、融入丰富的思想资源进行理论创新 304
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进行表达创新 307
三、转化与吸收大众网络话语中的纯天然元素进行实践创新 309
结语 313
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