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交融 367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 367
一、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文化政策 368
二、太平天国的文化及其政策特点 391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扭结、冲突与疏离——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416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天朝田亩制度》 417
二、“西学为用”与《资政新篇》 422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归 433
四、余论 437
第三节 读史说“夷” 438
一、古史之夷 439
二、近代之夷 441
第四节 1864年清廷译刊《万国公法》所据版本问题考异 449
第四章 学界运动与辛亥革命 457
第一节 取缔规则事件与革命派领导下的留日学生运动 457
一、取缔规则事件引发的留日学生抗议运动 458
二、革命派领导下的留日学生运动 465
三、取缔规则事件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474
四、简短结论 482
第二节 清末革命党人政治暗杀活动六议 484
一、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不是实行恐怖主义 485
二、暗杀活动是否给统治者提供了反对和镇压革命的口实 491
三、暗杀活动是否打乱了革命派武装起义的部署,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493
四、政治暗杀是否导致大量革命骨干的牺牲,使革命元气大伤 497
五、革命党人对暗杀活动的反思与清廷官吏对暗杀活动贬抑之分析 501
六、革命党人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可钦可佩 504
七、余论 512
第三节 为辛亥革命正名——兼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14
一、问题的缘起 514
二、革命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516
三、辛亥革命的必然性 520
四、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中出现的负面现象 530
五、辛亥革命的现代启示及历史意义 534
第四节 辛亥革命百年的纪念与反思 548
一、坚持真革命,反对假革命 551
二、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的关系,摒弃革命万能的思维模式 557
三、革命成功后的政权观 564
四、简要结论 572
第五节 民国肇建中的理想与困惑 572
一、令人心往神追的政治理想 573
二、使人困惑不解的现实 577
三、解析历史的视角与尺度 584
四、历史的有解与无解 591
第六节 略论京师大学堂学生与拒俄运动 596
一、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与拒俄运动的爆发 596
二、京师大学堂学生拒俄运动的历史作用 603
第七节 拒签和约,陶铸国魂 610
一、巴黎和会,中国蒙羞 610
二、中华民族的脊梁 622
三、值得汲取的教训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