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源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2468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选题以中国新时期小说中出现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色彩的小说作品为主要观照和讨论对象,从理论分析与创作实践两个向度的结合性研究出发,以相关的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参照物来对新时期小说的创作实践进行剖析,并结合文本的细读,深入探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稿尝试构建一个宏观的理论分析视角,来审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启发对于新时期小说发展所具有的客观积极性意义,同时也理性剖析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带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某些负面性消极影响。

绪论 1

第一章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25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思潮概述 26

一、何谓“后现代主义”? 26

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概述 34

第二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47

一、中国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理论的译介和研究 48

二、中国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译介和研究 51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思潮对新时期文坛的影响 54

一、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55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理论在新时期文坛的批评实践 63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语境中的自适性发展 66

一、中国新时期社会文化语境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契合 67

二、从“舶来品”到自主性成长: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70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新时期小说观念的嬗变 75

第一节 小说本体论的阐释:从功能载体到审美客体的转换 75

一、传统的小说本体论阐释:功能载体论 75

二、新时期的小说本体论阐释:审美客体论 80

第二节 小说叙事论的延展: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突破 86

第三节 小说价值论的探讨: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权衡 98

一、功利之“用”:消解宏大层面的功利价值 98

二、审美之“美”:发掘多样性的审美意味 102

第三章 新时期小说呈现的后现代主义影像 108

第一节 小说作品中的“人”:个体化生存主体或平面化存在符号 108

一、特定群体或精神理念的典型及象征意义的剥离 110

二、精神信仰与终极意义的消解 113

三、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的非理性 117

四、性格的破碎与模糊 122

第二节 小说作品中的“社会”:平面化、断裂化、欲望化的转型期社会 126

一、转型期社会:滋生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土壤 127

二、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中转型期社会的投影 131

第三节 小说作品中的“历史”:解构宏大叙事之后的重新发现 137

一、理论准备和时代积淀 138

二、个人视角透视的历史影像 141

第四节 小说作品中的“文化”:消解固有文化中心后的多元化呈现 147

一、对传统文化的质疑性反思与突破 148

二、大众文化的强势崛起 151

第五节 小说作品中的“性别”:两性关系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凸显 156

一、彻底颠覆男权话语体系中的传统女性标签 159

二、凸显生存困境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 161

三、消解宏大叙事遮蔽后的女性自发性选择 165

四、摒弃男性中心后的女性自我世界建构 169

第四章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及特征 175

第一节 艺术追求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176

一、创作视角:以“形而下”消解“形而上”神话 176

二、叙事理念: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 188

三、审美立场:以全面“审丑”颠覆“美感” 197

第二节 艺术表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203

一、情节呈现:情节的破碎、荒诞与开放 204

二、时空结构:客观时空的消解与重构 210

三、叙事角度:叙述者及其讲述的多样性和不定性 222

四、叙事技巧:对反讽、戏仿、互文性的运用 244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视角对于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价值 255

第一节 开放性价值取向与多元化抒写 255

一、观念前提:从二元到多元的思维模式转变 256

二、新时期小说中开放性的多元价值取向 260

三、创作多元化格局渐生 267

第二节 反思性思维的形成及读者视域的开拓 277

一、新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及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储备 278

二、新时期小说发展中读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281

第六章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追求之反思 285

第一节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追求遭遇的创作困境 285

一、不断求“新”与繁华易失 286

二、审美纯化、“审丑”化与态度漠然 290

三、世俗化与“拜物教” 295

第二节 非理性/理性的深层解读 299

第三节 解构之后去向何方? 306

一、结构之“构”与解构之“解” 306

二、新时期“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解构之殇 312

结语 文学理想的可能性建构 316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