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传统的理念 3
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生活 3
传统的误读 12
传统与记忆 16
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18
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 21
信仰与传统 27
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 31
国学与传统文化核论 41
第二篇 文化与传统 81
中国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取向 81
文化学视野下的文化和中华文化 93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105
中国文化给出了人类麻烦解决之道 119
文化融合是人类未来的大趋势 123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130
贾宝玉为何替孔子背书 146
“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151
第三篇 传统解故(上) 159
如何评价儒家学说的历史地位 159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韩文版序 165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 173
读《漫述庄禅》致李泽厚 178
阳明学的性格 186
明清易代与士人之出处大节 191
士人的狂者精神在清代的敛退 198
白鹿洞书院访学记 205
第四篇 传统解故(下) 219
“以色取人”与古代的男宠 219
梁武帝的佞佛与大度 223
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开放 228
魏晋的人才闸门是如何打开的——从曹操的“求才三令”说起 240
魏晋士风——从“竹林”到“田园”到“禅林” 244
宫廷文化与时尚——“紫禁城论坛”上的发言 262
《红楼梦》里怎样过春节 273
《红楼梦》与文化传统 277
第五篇 传统的反思与重建 293
重建对文化传统的敬意与温情 293
大学之道与“止于至善” 305
衣冠服饰与家庭伦理 310
古籍今译不应大力提倡 313
不赞同公私学校施行跪拜礼 316
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 320
读朱维铮的《走出中世纪》两书 326
读孙机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后 333
第六篇 现代学术与传统 343
现代学术背景下的大师与传统——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现场全记录 343
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 361
现代学人的性情与信仰 387
现代学者晚年的宁静 399
陈寅恪家族的“优美门风” 403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 406
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414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