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 1
自序 4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节 何谓宗教思想 6
一 宗教思想与宗教 6
二 宗教思想与哲学 7
三 宗教思想与伦理 7
四 宗教思想与民族生活 8
五 其他 8
第二节 中华民族与宗教 9
一 汉族的来源 9
二 中华民族的特性 10
三 中华民族对于宗教的态度 11
第三节 中华民族宗教的起源 13
一 图腾崇拜 13
二 庶物崇拜与群神崇拜 15
三 开辟的神话 19
四 感生的神话 22
五 巫觋与卜筮 25
第二章 三代时的宗教思想 30
第一节 宗教生活概况 30
一 神示鬼鬽的崇拜 30
二 宗教思想的变迁 33
三 宗教思想的两条路 33
第二节 夏商的宗教 35
一 对天的虔祀 35
二 祀天的整顿 36
三 夏禹的得天眷 38
四 祀祖的起源 39
五 殷人的信鬼 41
第三节 周代宗教思想的变迁 43
一 明堂制度与宗教 43
二 天道观念的变迁 52
三 春秋战国学者的宗教思想 55
四 祭祖的意义与改变 62
五 宗教思想的伦理化 69
附录 72
(一)《中庸》中的宗教思想 72
(二)《楚辞》中的宗教思想 76
第三章 秦汉时的宗教思想 79
第一节 宗教生活概况 79
一 迷信的产生 79
二 佛道的影响 80
第二节 制度宗教与迷信 81
一 佛教的输入与传布 82
二 道教的产生与分派 86
三 谶纬学与迷信 92
第三节 厌世思想的发端 97
一 厌世思想与老庄 97
二 厌世思想与佛教 99
三 厌世思想与当时文学家 10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的宗教思想 104
第一节 宗教生活概况 104
一 东汉以后思想转变的原因 104
二 道佛思想的发展 105
三 南北朝的风气 106
第二节 魏晋的人生观 108
一 清谈派的影响 108
二 纵乐人生的倾向 109
第三节 佛教的特兴 111
一 佛徒的翻译事业 111
二 帝王的信佛 116
三 佛道的混合 118
四 佛道的争端 120
第四节 佛教思想的影响 122
一 灵魂存灭的讨论 122
二 三教同源说 125
三 佛教宗派的产生 128
第五章 唐宋元的宗教思想 132
第一节 宗教生活概况 132
一 外来宗教的影响 132
二 佛道的继续传布 134
第二节 景教的输入与传布 135
一 景教为何种宗教 135
二 景教与基督教 137
三 景教与佛教的关系 143
四 景教在中国的传布情形 145
第三节 回教的输入与影响 151
一 回教的创始与入华 151
二 回教的教义 155
三 回教在中国的影响 161
第四节 儒佛道的相互关系 167
一 对天的讨论 167
二 辟佛的言论与反驳 171
三 理学与佛教的关系 177
四 佛教的全盛与高僧 184
五 帝王与道教 191
第五节 也里可温教的传布 193
一 也里可温与景教的关系 193
二 也里可温兴盛的一斑 197
三 也里可温与佛道的争端 200
第六章 明清及近代的宗教思想 204
第一节 宗教生活概况 204
一 佛道的衰落 204
二 基督教的宣传 206
三 思想解放与趋势 210
第二节 耶稣会的输入与传布 211
一 耶稣会的输入 212
二 教士的著作与事业 213
三 教士在科学上的贡献 216
四 非教风潮与天主教的衰落 217
第三节 基督新教百年来的情形 222
一 马礼逊的来华 222
二 基督新教的扩充 224
三 反教的风潮 225
四 最近基督教的事业与影响 227
第四节 太平天国与宗教 232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 232
二 太平军队的宗教化 234
三 太平天国的失败 238
第五节 宗教思想的变迁 241
一 秘密社会中的宗教 241
二 科学思想与宗教 246
三 反宗教运动 250
四 宗教思想的新趋势 252
王治心先生学术年表&王兴 254
提要钩玄 高屋建瓴——王治心先生《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读后&赵建功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