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
第二节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7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2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6
第一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效应 16
第二节 受体与药物效应 23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新动向 29
第四节 中药药效学 33
第三章 群体药物动力学 45
第一节 概述 45
第二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计方法 46
第三节 NONMEM法求算PPK参数 48
第四节 PPK的优点及应用 49
第四章 药物相互作用 52
第一节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52
第二节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53
第三节 体外药物的相互作用 56
第四节 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57
第五节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58
第五章 合理用药 63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 70
第七章 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75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理学基础 75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78
第三节 给药方案个体化 80
第八章 药品的管理 82
第一节 药品和药品管理 82
第二节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86
第三节 特殊药品的管理 95
第四节 新药管理 97
第五节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100
第六节 药品经营监督 102
第九章 抗生素 109
第一节 概论 109
第二节 青霉素类 110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 119
第四节 头孢菌素类 123
第五节 氨基糖苷类 137
第六节 四环素类 141
第七节 酰胺醇类 144
第八节 喹诺酮类 145
第九节 林可霉素类 152
第十节 磺胺类及甲胺苄啶类 154
第十一节 糖肽类 155
第十二节 硝咪唑类 157
第十三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159
第十章 抗结核药 169
第十一章 抗真菌药 180
第十二章 抗病毒药 191
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209
第一节 催眠、镇静、抗惊厥药 209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 212
第三节 抗焦虑药 224
第四节 抗抑郁药 227
第五节 促智力药 237
第六节 抗癫痫、抗震颤麻痹药 246
第七节 中枢兴奋药 249
第八节 解热、镇痛、抗感染、抗痛风药 253
第十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用药 265
第一节 概述 265
第二节 拟胆碱药 268
第三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271
第四节 拟肾上腺素药 272
第五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276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用药 281
第一节 祛痰药 281
第二节 平喘药 282
第三节 镇咳药 291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用药 293
第一节 胃肠解痉药 293
第二节 助消化药 295
第三节 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 296
第四节 止吐药、催吐药及促胃肠动力药 305
第五节 泻药和止泻 307
第六节 肝胆病辅助用药 311
第十七章 心血管系统用药 317
第一节 强心药 317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 320
第三节 降血压药 325
第四节 调节血脂药 332
第五节 抗心绞痛药 334
第六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341
第十八章 血液系统用药 343
第一节 促凝血药 343
第二节 抗贫血药 346
第三节 促白细胞增生药 350
第十九章 泌尿系统用药 353
第一节 利尿药 353
第二节 脱水药 356
第三节 其他泌尿系统药 358
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中药 362
第一节 清虚热药 362
第二节 清热解毒药 365
第三节 清热泻火药 380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387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393
第六节 活血疗伤药 402
第七节 活血止痛药 404
第八节 重镇安神药 411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分析工作 417
参考文献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