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楷书习字格原理 1
1.1 平衡原理 3
1.1.1 两类不同平衡原理 3
1.1.2 习字格与汉字结构 3
1.2 古今习字格发展路线图 4
1.2.1 九宫格 4
1.2.2 变九宫格 5
1.2.3 田字格和米字格 6
1.2.4 习字格创新 7
1.3 习字格的五项功能及其应用 11
1.3.1 五项功能 11
1.3.2 使用方法 11
1.3.3 智慧选择 14
2 楷书结字原理 17
2.1 历代楷书结字法流变 19
2.1.1 经典“二四六八法” 19
2.1.2 对历代楷书结字法的梳理 27
2.2 轻重均衡原理(力学特性——不动之动) 28
2.2.1 体势平正原则及其方法 34
2.2.2 上下平稳原则及其方法 37
2.2.3 左右协稳原则及其方法 38
2.2.4 奇正均衡原则及其方法 41
2.3 疏密匀称原理(空间特性——不匀之匀) 43
2.3.1 主笔优先原则及其方法 44
2.3.2 重复变化原则及其方法 49
2.3.3 避同求异原则及其方法 51
2.3.4 对比调和原则及其方法 54
2.4 形势相称原理(时间特性——不齐之齐) 58
2.4.1 向背呼应原则及其方法 59
2.4.2 黄金比例原则及其方法 61
2.4.3 内外相称原则及其方法 63
2.4.4 外形自然原则及其方法 65
3 楷书构型原理 69
3.1 启功结字黄金律 71
3.1.1 概述 71
3.1.2 科学解析 73
3.1.3 文化源头 74
3.1.4 “内紧外松”原则书写指导 75
3.2 主笔构型 77
3.2.1 概述 77
3.2.2 主笔判定原则 79
3.2.3 主笔练习指导 79
3.3 间架构型 91
3.3.1 概述 91
3.3.2 比例规律及练习指导 91
3.3.3 错落规律及练习指导 94
3.3.4 包围规律及练习指导 101
3.3.5 外形规律及练习指导 105
3.4 重心构型 109
3.4.1 概述 109
3.4.2 重心调整原理 110
3.4.3 重心调整方法 112
3.4.4 重心构型练习指导 113
3.5 偏旁构型 118
3.5.1 概述 118
3.5.2 一级避让 119
3.5.3 二级避让 122
3.5.4 偏旁构型及练习指导 123
3.6 向背构型 136
3.6.1 简单向背概念 136
3.6.2 广义向背概念 136
3.6.3 完整向背构型 139
3.6.4 向背构型练习指导 139
3.7 造型关系 145
3.7.1 概述 145
3.7.2 六种造型关系 145
3.7.3 造型关系与结字法 147
3.7.4 楷书造型关系练习指导 148
3.8 外形构图 160
3.8.1 概述 160
3.8.2 外形与疏密 160
3.8.3 外形与物象 162
3.8.4 外形构图练习指导 162
4 楷书科学原理 167
4.1 书法视觉 169
4.1.1 视觉重量 169
4.1.2 视觉错觉 171
4.1.3 外形大小 175
4.2 书法时空 179
4.2.1 概述 179
4.2.2 笔顺规则 182
4.2.3 行序问题 186
4.2.4 章法时空 187
4.3 书法力学 191
4.3.1 概述 191
4.3.2 运笔力学 191
4.3.3 结构力学 194
4.3.4 力学之美 198
4.4 书法系统 199
4.4.1 结构分级 199
4.4.2 方法体系 202
4.4.3 应用体系 204
4.4.4 古法体系 212
4.4.5 最优化方法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