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放射物理基础 1
第一节 放射性与核衰变 1
一、原子的基本特征 1
二、放射衰变的基本规律 3
三、放射衰变类型 7
四、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生 10
第二节 X线的产生 12
一、X线的基本特性 12
二、X线的产生机制 14
三、X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18
第三节 X线的准直与滤过 22
一、准直器与光野 22
二、固有滤过 23
三、附加滤过 24
第四节 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25
一、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 25
二、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28
习题 31
第二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4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来源与分类 34
一、电离辐射来源 34
二、电离辐射的分类 35
第二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6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36
二、总质量阻止本领 38
三、质量角散射本领 38
四、射程 38
五、传能线密度 39
第三节 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类型 40
一、X(γ)射线在人体内的衰减 40
二、光电效应 42
三、康普顿效应 44
四、电子对效应 47
五、相干散射 48
六、光核反应 48
七、各种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48
第四节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9
一、中子特性 49
二、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0
习题二 51
第三章 剂量学基础 52
第一节 描述电离辐射的量 52
一、粒子注量 52
二、能量注量 53
三、粒子注量与能量注量的关系 54
四、谱分布 54
第二节 描述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 55
一、照射量 55
二、比释动能 56
三、吸收剂量 57
第三节 带电粒子平衡 60
一、带电粒子平衡 60
二、吸收剂量与比释动能的关系 61
第四节 空腔理论 62
一、Bragg-Gray空腔理论 63
二、Spencer-Attix空腔理论 63
三、空腔理论计量吸收剂量的基本原理 64
习题三 67
第四章 电离辐射的基本测量 68
第一节 电离室工作的基本原理 68
一、自由空气电离室 68
二、指形电离室 70
三、电离室的工作特性 70
四、特殊电离室 74
第二节 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 74
一、量热法 74
二、化学剂量计法 75
三、热释光剂量计法 76
四、胶片剂量测定法 77
五、半导体剂量仪 78
第三节 放射性计数测量 79
一、放射性探测器 79
二、GM计数管 79
三、闪烁计数器 81
习题四 82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84
第一节 电离辐射损伤机制 84
一、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84
二、原发生物过程与继发生物过程 86
三、辐射与自由基 87
四、靶理论 88
五、生物靶的调节作用 89
第二节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92
一、随机效应和确定效应 92
二、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94
三、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96
四、小剂量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97
五、辐射危险性的估计 98
第三节 辐射损伤效应及影响因素 99
一、胎儿出生前的受照影响 100
二、急、慢性放射病 101
三、外照射致放射损伤 102
四、影响辐射损伤的物理、化学因素 104
五、影响辐射损伤的生物学因素 106
习题五 108
第六章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110
第一节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110
一、放射防护法规 110
二、放射防护标准 111
第二节 放射防护中使用的量 114
一、放射防护量 114
二、运行实用量 118
第三节 放射防护体系 119
一、照射情况分类 119
二、放射防护原则 121
三、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 123
习题六 124
第七章 外照射防护 125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基本方法 125
一、时间防护 125
二、距离防护 125
三、屏蔽防护 126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屏蔽防护类型 126
一、辐射类型 126
二、对X(γ)射线的屏蔽防护 127
三、对β射线的屏蔽防护 128
四、对中子的屏蔽防护 128
第三节 外照射防护的屏蔽设计 129
一、屏蔽材料 129
二、影响屏蔽厚度的因素 131
三、计算屏蔽厚度的方法 133
习题七 138
第八章 内照射防护 139
第一节 内照射剂量特征 139
一、放射治疗使用的源及照射方式 139
二、核医学用放射性核素特点 140
三、体内照射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 141
第二节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 142
一、内照射途径 143
二、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的估算方法 143
三、内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 147
第三节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与方法 147
一、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 147
二、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 148
习题八 151
第九章 医疗照射防护 152
第一节 医疗照射防护的原则 152
一、医疗照射防护的发展及现状 152
二、医疗照射的正当性 153
三、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155
四、诊断参考水平 157
第二节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 159
一、受检者剂量评估与控制 159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 161
三、X线防护设施 162
第三节 放射治疗中的防护 163
一、肿瘤放射治疗防护的特殊性 163
二、实施放射治疗的防护一般要求 164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 166
一、介入放射学环境的辐射剂量及估算方法 166
二、介入放射学的防护内涵 170
第五节 核医学诊疗中的防护 172
一、核医学的概念 172
二、核素进入人体途径与主要危害因素 173
三、核医学诊疗防护的基本原则及核医学操作防护要求 173
四、核医学诊断参考水平 175
习题九 178
第十章 放射防护的监测与管理 179
第一节 放射防护监测 179
一、医疗照射场所的防护监测 179
二、个人剂量监测 179
三、剂量监测方法 180
第二节 辐射事故与应急处理 181
一、辐射事故的分级与分类 181
二、辐射事故的照射途径与防护 183
三、辐射事故的应急准备及其响应 185
第三节 申请许可制度和管理机构 187
一、许可登记管理制度 187
二、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必备条件 188
三、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188
第四节 放射防护管理的内涵 189
一、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189
二、放射器材的使用与管理 189
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追踪 190
四、质量保证 192
五、档案管理 193
习题十 194
参考文献 195
中英文名词对归照索引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