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1984年 3
王念孙《读书杂志》和汉语语法学 3
1987年 19
也谈“有”的词性——与林泰安等同志商榷 19
谈A、B同义的“既A且B”式 23
1988年 29
一个新兴的副词后缀——“为” 29
语流义变中的“同化”“异化”说质疑 33
谈“失之××”之“之” 38
浅论含“喻解”比喻的结构及其内层 41
一类比喻句的真伪辨 47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艺术 54
1989年 63
试论词的夸张义 63
“ABB”式中的叠音后缀 69
曹禺戏剧中的“非语言交际”初探 73
1990年 83
“非语言交际”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特征和辅助功能 83
论语用学原则在对白编撰中的指导作用 92
1991年 105
现代汉语词义的基本类型新探 105
语言的和言语的感情色彩义浅论 113
1992年 123
现代汉语词义的派生方式新论 123
现代汉语词义的组合方式和言语表达 132
试论《读书杂志》在汉语语法学上的贡献 140
文学语言的功能分类与作家作品语言风格、特色的研究 147
《金瓶梅》人物语言散论 155
1993年 165
先秦汉语史料概论 165
南北朝至明代的文字学史料概论 173
南北朝至明代的训诂学史料概论 180
论汉语词义的理据性和非理据性 186
关于施事格、受益格歧义句的考察 195
1994年 205
南北朝至明代的音韵学史料概论 205
潘金莲语言的交际特征和个性特征 215
文言文今译方法和规律举隅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