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篇 2
第1周 2
经络的基本知识 2
一、经络的作用 2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4
三、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5
四、经脉分布概况 6
认识十四经 8
一、手太阴肺经 8
二、手阳明大肠经 10
三、足阳明胃经 11
四、足太阴脾经 14
五、手少阴心经 15
六、手太阳小肠经 17
七、足太阳膀胱经 18
八、足少阴肾经 20
九、手厥阴心包经 22
十、手少阳三焦经 23
十一、足少阳胆经 24
十二、足厥阴肝经 27
十三、任脉 28
十四、督脉 29
腧穴篇 32
第2周 32
腧穴的基本知识 32
一、腧穴的种类 32
二、腧穴的命名规律 33
三、腧穴的定位取法 34
(一)骨度分寸法 34
(二)体表标志法 36
(三)指寸比量法 38
(四)简易取穴法 39
四、腧穴的功用主治 39
五、特定穴 43
(一)五输穴 43
(二)原穴 45
(三)络穴 46
(四)俞募穴 47
(五)郄穴 48
(六)下合穴 48
(七)八会穴 49
(八)八脉交会穴 50
(九)交会穴 50
第3周 52
十四经主要腧穴 52
一、手太阴肺经主要腧穴 52
中府Zhōngfǔ(LU1) 52
天府Tiānfǔ(LU3) 53
尺泽Chǐzé(LU5) 54
孔最Kǒngzuì(LU6) 55
列缺Lièquē(LU7) 56
太渊Tàiyuān(LU9) 57
少商Shàoshāng(LU11) 58
二、手阳明大肠经主要腧穴 59
商阳Shāngyáng(LI1) 60
合谷Hégǔ(LI4) 61
阳溪Yángxī(LI5) 61
偏历Piānlì(LI6) 62
手三里Shǒusānlǐ(LI10) 63
曲池Qǔchí(LI11) 64
肩髃Jiānyú(LI15) 65
扶突Fútū(LI18) 66
迎香Yíngxiāng(LI20) 67
三、足阳明胃经主要腧穴 68
承泣Chéngqì(ST1) 68
四白Sìbái(ST2) 69
地仓Dìcāng(ST4) 70
颊车Jiáchē(ST6) 70
下关Xiàguān(ST7) 71
头维Tóuwéi(ST8) 72
人迎Rényíng(ST9) 73
缺盆Quēpén(ST12) 74
乳根Rǔgēn(ST18) 75
天枢Tiānshū(ST25) 75
第4周 77
水道Shuǐdào(ST28) 77
归来Guīlái(ST29) 77
气冲Qìchōng(ST30) 78
伏兔Fútù(ST32) 78
梁丘liángqiū(ST34) 79
犊鼻Dúbí(ST35) 80
足三里Zúsānlǐ(ST36) 81
丰隆Fenglóng(ST40) 81
解溪Jiěxī(ST41) 82
内庭Nèitíng(ST44) 83
厉兑Lìduì(ST45) 83
四、足太阴脾经主要腧穴 84
隐白Yǐnbái(SP1) 84
太白Tàibái(SP3) 85
公孙Gōngsūn(SP4) 86
三阴交Sānyīnjiāo(SP6) 86
地机Dìjī(SP8) 88
阴陵泉Yīnlíngquán(SP9) 88
血海Xuèhǎi(SP10) 89
大横Dàhéng(SP15) 90
食窦Shídòu(SP17) 91
大包Dàbāo(SP 21) 92
五、手少阴心经主要腧穴 93
极泉Jíquán(HT1) 93
少海Shàohǎi(HT3) 94
通里Tōnglǐ(HT5) 95
阴郄Yīnxì(HT6) 96
神门Shénmén(HT7) 96
少府Shàofǔ(HT8) 97
少冲Shàochōng(HT9) 98
第5周 100
六、手太阳小肠经主要腧穴 100
少泽Shào2é(SI1) 100
后溪Hòuxī(SI3) 101
阳谷Yánggǔ(SI5) 102
养老Yǎnglǎo(SI6) 102
小海Xiǎohǎi(SI8) 103
肩贞Jiānzhēn(SI9) 104
天宗Tiānzōng(Sl11) 105
曲垣Qǔyuán(SI137) 105
肩中俞Jiānzhōngshū(SI15) 106
颧髎Quánliáo(Sl18) 106
听宫Tīnggōng(SI19) 107
七、足太阳膀胱经主要腧穴 108
睛明Jīngmíng(BL1) 108
攒竹Cuánzhǔ(BL2) 109
通天Tōngtiān(BL7) 110
天柱Tiānzhù(BL10) 111
大杼Dàzhù(BL11) 112
风门Fēngmén(BL12) 113
肺俞Fèishū(BL13) 114
心俞Xīnshū(BL15) 114
膈俞Géshū(BL17) 115
肝俞Gānshū(BL18) 116
脾俞Pǐshū(BL20) 117
肾俞Shènshū(BL23) 117
气海俞Qìhǎishū(BL24) 118
关元俞Guānyuánshū(BL26) 118
膀胱俞Pángguāngshū(BL28) 119
次髎Cìliáo(BL32) 120
会阳Huìyáng(BL35) 121
承扶Chéngfú(BL36) 121
委中Wěizhōng(BL40) 122
膏肓Gāohuāng(BL43) 123
秩边Zhìbiān(BL54) 123
第6周 125
承山Chéngshān(BL57) 125
飞扬Fēiyáng(BL58) 126
昆仑Kūnlún(BL60) 126
仆参Púcān(BL61) 127
申脉Shēnmài(BL62) 128
至阴Zhìyīn(BL67) 128
八、足少阴肾经主要腧穴 129
涌泉Yǒngquán(KI1) 129
然谷Rángǔ(KI2) 130
太溪Tàixī(KI3) 131
照海Zhàohǎi(KI6) 131
复溜Fùliū(KI7) 132
交信Jiāoxìn(KI8) 133
阴谷Yīngǔ(KI10) 134
大赫Dàhè(KI12) 134
商曲Shāngqū(KI17) 135
腹通谷Fùtōnggǔ(KI20) 136
幽门Yōumén(KI21) 137
九、手厥阴心包经主要腧穴 137
天池Tiānchí(PC1) 138
郄门Xìmén(PC4) 139
间使Jiānshǐ(PC5) 140
内关Nèiguān(PC6) 140
大陵Dàlíng(PC7) 141
劳宫Láogōng(PC8) 142
中冲Zhōngchōng(PC9) 143
十、手少阳三焦经主要腧穴 143
关冲Guānchōng(TE1) 144
液门Yèmén(TE2) 145
中渚Zhōngzhǔ(TE3) 145
阳池Yángchí(TE4) 146
外关Wàiguān(TE5) 146
支沟Zhīgōu(TE6) 147
第7周 149
天井Tiānjǐng(TE10) 149
肩髎Jiānliáo(TE14) 149
翳风Yìfēng(TE17) 150
瘈脉Chìmài(TE18) 151
角孙Jiǎosūn(TE20) 152
耳门?rmén(TE21) 152
丝竹空Sīzhúkōng(TE 23) 153
十一、足少阳胆经主要腧穴 153
瞳子髎Tóngzǐliáo(GB1) 153
听会Tīnghuì(GB2) 154
上关Shàngguān(GB3) 155
曲鬓Qūbìn(GB7) 155
率谷Shuàigǔ(GB8) 156
头窍阴Tóuqiàoyīn(GB11) 157
风池Fēngchí(GB20) 157
肩井Jiānjǐng(GB21) 158
渊腋Yuānyè(GB22) 159
日月Rìyuè(GB24) 160
带脉Dàimài(GB26) 161
环跳Huántiào(GB30) 162
阳陵泉Yánglíngquán(GB34) 163
悬钟Xuánzhōng(GB39) 164
丘墟Qiūxū(GB40) 164
足临泣Zúlínqì(GB41) 165
足窍阴Zúqiàoyīn(GB44) 166
十二、足厥阴肝经主要腧穴 166
大敦Dàdūn(LR1) 167
行间Xíngjiān(LR2) 168
太冲Tàichōng(LR3) 168
中封Zhōngfēng(LR4) 169
蠡沟Lígōu(LR5) 169
曲泉Qūquán(LR8) 170
阴廉Yīnlián(LR11) 171
期门Qīmén(LR14) 172
第8周 174
十三、任脉主要腧穴 174
会阴Huìyīn(RN1) 174
曲骨Qūgǔ(RN2) 175
中极Zhōngjí(RN3) 176
关元Guānyuán(RN4) 176
气海Qìhǎi(CV6) 177
神阙Shénquè(RN8) 178
水分Shuǐfēn(RN9) 178
下脘Xiàwǎn(RN10) 179
中脘Zhōngwǎn(RN12) 180
上脘Shàngwǎn(RN13) 180
鸠尾Jiūwěi(RN 15) 181
中庭Zhōngtíng(RN16) 182
膻中Tánzhōng(RN17) 182
天突Tiāntū(RN22) 183
廉泉Liánquán(RN23) 184
承浆Chéngjiāng(CV24) 184
十四、督脉主要腧穴 185
长强Chángqiáng(DU1) 185
腰俞Yāoshū(DU2) 186
腰阳关Yāoyángguān(DU3) 187
命门 Mìngmén(DU4) 188
筋缩Jīnsuō(DU8) 189
至阳Zhìyáng(DU9) 189
灵台Língtái(DU10) 190
身柱Shēnzhù(DU12) 191
大椎Dàzhuī(DU14) 191
哑门Yǎmén(DU15) 192
风府Fēngfǔ(DU16) 193
强间Qiángjiān(DU18) 194
百会Bǎihuì(DU20) 194
神庭Shéntíng(DU24) 195
水沟Shuǐgōu(DU26) 195
龈交Yínjiāo(DU28) 196
刺法灸法篇 200
第9周 200
一、刺法灸法概论 200
二、毫针刺法 200
(一)针具 200
(二)毫针的针刺练习 202
(三)针刺前准备 204
(四)针刺方法 208
(五)行针、留针、出针方法 213
(六)补泻手法 217
(七)针刺意外的预防处理 220
第10周 226
三、灸法 226
(一)艾灸的材料 226
(二)常用灸法 226
(三)灸法的适用范围 230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230
四、拔罐法 231
(一)罐的种类 231
(二)拔罐法的操作 232
(三)拔罐的适用范围 234
(四)拔罐的注意事项 234
五、三棱针法 235
(一)三棱针的操作方法 235
(二)三棱针的适应用范围 236
(三)三棱针的注意事项 236
六、皮肤针 236
(一)皮肤针的操作 237
(二)皮肤针的适应用范围 238
(三)皮肤针的注意事项 238
七、水针 238
(一)水针的操作 238
(二)水针的适应用范围 240
(三)水针的注意事项 240
八、火针 240
(一)火针的针具 241
(二)火针的操作 241
(三)火针的适用范围 242
(四)火针的注意事项 242
第11周 243
九、电针 243
(一)电针仪器 243
(二)电针的操作方法 243
(三)电针的适用范围 245
(四)电针的注意事项 245
十、耳针 246
(一)耳廓的结构 246
(二)耳穴的分布 248
(三)耳针的操作 248
(四)耳针的适用范围 257
(五)耳针的注意事项 258
十一、头皮针 258
(一)头针标准线 258
(二)头皮针的操作方法 258
(三)头皮针的适用范围 262
(四)头皮针的注意事项 262
治疗篇 266
第12周 266
一、治疗概论 266
(一)针灸的治疗作用 266
(二)针灸的治疗原则 267
(三)针灸治疗辨证 268
(四)针灸处方规律 269
二、内科病证 270
(一)感冒 270
(二)中暑 272
(三)咳嗽 273
(四)哮喘 276
(五)呃逆 279
(六)胃痛 280
(七)呕吐 282
(八)腹痛 284
(九)泄泻 286
第13周 289
(十)痢疾 289
(十一)便秘 290
(十二)脱肛 291
(十三)胁痛 292
(十四)水肿 294
(十五)消渴 295
(十六)心悸 296
(十七)失眠 297
(十八)癫狂 298
(十九)郁证 300
(二十)癃闭 300
(二十一)遗精 302
(二十二)头痛 303
(二十三)眩晕 304
(二十四)中风 305
(二十五)面瘫 307
(二十六)痹证 307
(二十七)痿证 308
(二十八)腰痛 309
(二十九)落枕 310
(三十)肩周炎 310
第14周 312
三、妇儿科病证 312
(一)月经不调 312
(二)痛经 313
(三)经闭 315
(四)崩漏 315
(五)绝经前后诸症 317
(六)带下病 317
(七)阴挺 318
(八)遗尿 319
(九)惊风 319
(十)疳积 320
四、皮肤骨伤外科病证 321
(一)瘾疹 321
(二)蛇串疮 322
(三)丹毒 322
(四)痄腮 323
(五)乳痈 324
(六)乳癖 324
(七)扭伤 325
(八)腱鞘囊肿 326
(九)牛皮癣 327
(十)斑秃 327
(十一)痤疮 328
五、五官科病证 329
(一)目赤肿痛 329
(二)麦粒肿 329
(三)耳鸣,耳聋 330
(四)鼻渊 331
(五)牙痛 332
(六)咽喉肿痛 332
(七)近视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