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从“中古”到“近代”:精神境域的遮蔽与敞开 43
一、文艺复兴与人的发现 45
二、宗教改革与精神自由 56
三、纯粹理论精神与主体性思维原则 78
四、启蒙时代与理性神学 87
第二章 从“上帝”到“心灵”:笛卡尔与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97
一、道德哲学是最高等的智慧 98
二、“我思”与道德主体性 103
三、精神实体与道德本体 112
四、理性认识、自由意志与道德自由 119
第三章 从“心灵”到“上帝”:斯宾诺莎与整体主义道德哲学 149
一、真观念与真正善的知识 152
二、精神是神的变相:主体性的消解 168
三、心灵的理性追寻 173
四、道德情感世界的理性命令 180
五、幸福之境、自由之境与至善之境 203
第四章 从“上帝”到“单子”:莱布尼茨与单子主义道德哲学 211
一、道德世界的双重向度 213
二、单子论的建构逻辑 220
三、道德世界的理论基石 235
四、《形而上学序论》:道德世界的初步构想 244
五、《单子论》:道德世界的理想图景 262
第五章 从“观念”到“印象”:休谟与情感主义道德哲学 292
一、从“深奥哲学”到“简易哲学”:形而上学的解构 296
二、必然、自由与意志 317
三、情感世界的构成 323
四、情感优先的意志根据 329
五、道德的情感基础 335
六、从“自爱”到“他爱”:情感主义正义原则 356
七、情感主义的德性形态 375
结语 395
一、作为开创者的笛卡尔:奠立“我思”主体性 396
二、作为修正者的斯宾诺莎:消解主体性,复归上帝实体 399
三、作为革新者的莱布尼茨:区分“自然”与“自由” 402
四、作为反叛者的休谟:摈弃理性,挺立情感 404
参考文献 410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