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中国传统史学以生命力&汪荣祖 1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举要&陈祖武 9
宋人论“势”&李弘祺 20
甘溪游——记吴怀祺先生年轻时的一件轶事&温敏矫 60
师德如山 学术常青——记随吴老师问学的几件小事&周少川 64
三进吴门感师恩&林晓平 68
我与恩师吴怀祺先生的师生情和学术谊&王记录 72
得遇良师,人生至幸&洪认清 89
吴先生寿诞随感&陈晓华 94
吴怀祺先生八十寿序&许曾会 96
吴怀祺先生对中国史学思想史学科的贡献&杨玉莹 98
为中国史学思想史学科的确定和发展奠基——读吴怀祺老师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周少川 114
从探究会通思想,到成就会通撰述:吴怀祺先生的史学研究之路&汪高鑫 121
对传统史学思想的当代解读——吴怀祺先生在《中国史学思想通论》中的启示&邹兆辰 137
彻底“申郑”,深入理解与实践“会通”之旨——吴怀祺先生《郑樵研究》读后&陈立柱 150
“为了民族史学走向世界”——吴怀祺先生的史学思想史研究评介&吴海兰 161
为民族史学思想辩护——吴怀祺师史学思想著述阅读札记&何晓涛 182
论中国古代的风俗与历史盛衰&庞天佑 195
《楚辞》与屈原的古史认识&张晓松 212
试论董仲舒的历史思维&陈鹏鸣 217
甄跃达从《新论》看两汉之际政论家桓谭的民族观&董文武 229
论北宋前期天人关系的紧张&李峰 240
李日升《资治通鉴·梁纪》纠误举例&汤勤福 253
论明代朱子理学谱系的建构和史学价值——明代宋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轨迹&吴漫 268
谁的唐荆川?——后唐荆川时代历史文献有关唐荆川“晚岁之出”的书写&李德峰 278
金尼阁与中国早期西学文献&毛瑞方 302
东亚视野中万历朝鲜之役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孙卫国 311
清代书院历史教育的发展概况与趋势&周倩 331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思想&周文玖 343
清朝四库馆对待图书的另一类方式——以三种史籍的遭遇为例&乔治忠 362
清代古史家崔述的人生与学术&牛润珍 379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及其局限&章永俊 417
论清末民初桐城派的史学思想&许曾会 439
20世纪前期新史学郑樵接受史之分析&向燕南 452
略论金代的历史教育&李良玉 472
李大钊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武军 483
刘咸炘的易学与史学&杨志远 496
郭沫若咏中国古代史诗及其史学价值&李勇 514
通古今之变 写九州方圆——读白寿彝旧著《中国交通史》&蔡慧 534
关于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掘及其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余敏辉 540
从思想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学的民族特性——吴怀祺教授访谈录&汪高鑫 周倩 578
在史学思想领域内辛勤耕耘——访吴怀祺教授&邹兆辰 599
后记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