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写作的含义和学好写作的必要性 1
一、写作的含义及源流 1
(一)什么是写作 1
(二)我国写作的源流 2
二、学好写作的必要性 2
(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写作 3
(二)社会的发展与写作密切相关 4
第二节 写作四要素和写作过程 5
一、写作四要素 5
(一)作者 5
(二)文章 5
(三)写作对象 6
(四)读者 7
二、写作过程 8
(一)写作过程的含义与阶段 8
(二)写作过程的实质 10
第三节 写作特性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10
一、写作的特性 10
(一)创造性 11
(二)综合性 12
(三)实践性 14
(四)个体性 14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15
(一)投身生活 16
(二)注重阅读 17
(三)勤于练笔 19
[思考与练习] 22
第二章 写作的起始阶段 23
第一节 写作意念的产生 23
一、写作意念产生的情况 23
(一)突发型和积发型 23
(二)主动型和受命型 25
二、写作意念产生的基本条件 26
(一)一定的积累 26
(二)真切深入的感受与认识 27
第二节 确定文体和定向聚材 29
一、确定文章体裁及总体内容 29
(一)文章体裁的确定 29
(二)文章总体内容的确定 32
二、定向聚材 33
(一)定向聚材的常用方法 33
(二)定向聚材的要求 46
[思考与练习] 51
第三章 写作的构思阶段 53
第一节 主题的确立 54
一、主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54
(一)主题的含义 54
(二)主题的重要性 55
二、主题的要求 59
(一)主题的基本要求 59
(二)主题的特定要求 62
三、怎样确立主题 68
(一)立足于定向聚材的全部有关材料 68
(二)尽力开掘出材料的深层内蕴 70
四、“点题”之笔:文章体现主题的特定笔法 72
(一)标题点题 72
(二)开篇点题 73
(三)文中点题 74
(四)篇末点题 75
第二节 结构的安排 76
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76
(一)结构的含义 76
(二)结构的作用 77
二、结构的要素 78
(一)开头、结尾与中段 79
(二)段落与层次 87
(三)过渡与照应 90
(四)文脉与线索 95
三、结构的类型 98
(一)纵式结构 99
(二)横式结构 100
(三)综合式结构 101
四、结构的要求 107
(一)完整 107
(二)统一 107
(三)严谨 108
(四)自然 109
(五)灵活 109
五、安排结构的原则 111
(一)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111
(二)适应文体的特点 112
(三)利于读者的接受 113
[思考与练习] 114
第四章 写作的成文阶段 117
第一节 起草行文 117
一、打腹稿和拟提纲 117
(一)关于打腹稿 117
(二)拟制写作提纲 118
二、拟定标题 121
(一)标题的总体要求 121
(二)标题的形式 122
三、选择材料 124
(一)有关材料的三个概念 124
(二)怎样选材 124
四、起草 126
(一)起草的做法 126
(二)起草的注意事项 127
第二节 多种表达 128
一、叙述 128
(一)叙述的含义与作用 128
(二)叙述的常用方法 128
(三)叙述的人称与视角 134
(四)叙述的总体要求 138
二、描写 140
(一)描写的含义与作用 140
(二)描写的常用方法 141
(三)描写的总体要求 152
三、议论 153
(一)议论的含义、作用与构成要素 153
(二)论证的常用方法 155
(三)议论的总体要求 164
四、说明 165
(一)说明的含义与作用 165
(二)说明的常用方法 165
(三)说明的总体要求 172
五、抒情 173
(一)抒情的含义与作用 173
(二)抒情的常用方法 174
(三)抒情的总体要求 179
第三节 遣词造语 180
一、遣词造语是写作的关键环节 180
二、遣词造语的双层次要求 181
(一)所有文章的共性要求 181
(二)不同文体的特定要求 183
三、遣词造语的注意事项 184
(一)要注意合乎语法 184
(二)要注意合乎逻辑 184
(三)要避免生造词语 185
(四)要避免语句产生歧义 186
(五)要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 186
[思考与练习] 187
第五章 写作的修改阶段 191
第一节 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191
一、文章是改出来的 191
二、文章需要修改的原因 194
(一)为了提高文章质量 194
(二)为了对读者负责 195
第二节 怎样进行文章修改 196
一、修改的范围 196
(一)修改观点 196
(二)修改材料 198
(三)修改结构 198
(四)修改表达 200
二、修改的基本方式 204
(一)删 205
(二)增 206
(三)调 207
(四)换 208
三、修改的做法 210
(一)笔墨修改与再“实践”相结合 210
(二)自改与“求助”相结合 210
(三)多看与诵读相结合 211
(四)“冷处理”与“热处理”相结合 212
四、修改的原则 213
(一)着眼全局,大处入手 213
(二)严格认真,实事求是 214
[思考与练习] 216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