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评价的理论 1
第一节 灰色理论 1
一 灰色理论的产生 2
二 灰色理论的相关理论 4
三 灰色理论的发展 11
四 灰色理论的应用 11
五 灰色理论的优劣势 15
第二节 模糊数学理论 15
一模糊数学的产生 15
二 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 16
三 模糊数学的发展 25
四 模糊数学的应用 26
五 模糊数学与近似性的区别 29
第三节 属性理论 30
一 属性理论的提出 30
二 扰动属性理论的提出 31
三 属性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38
四 属性理论的优劣势 39
第四节 粗糙集理论 39
一 粗糙集理论的产生 40
二 粗糙集基本理论 40
三 粗糙集理论的应用 43
四 粗糙集理论的优势 45
第五节 软集合理论 46
一 软集合理论产生 46
二 软集合理论基本概念 47
三 软集合理论的应用 49
第六节 熵优化理论 51
一 熵理论的产生 52
二 熵理论的发展 52
三 熵理论的扩展及应用 54
第七节 神经网络 56
一 神经网络的产生 57
二 神经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57
三 神经网络的优势和劣势 58
第八节 遗传算法 59
一 遗传算法的产生 59
二 遗传算法的发展和应用 59
三 遗传算法的优势和劣势 60
第九节 支持向量机 61
一 支持向量机理论的产生 61
二 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62
三 支持向量机理论的优势和劣势 62
第二章 经济评价的方法 64
第一节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64
第二节 L-Q灰色预测方法 65
一 用“对数函数-幂函数变换”改进的方法 68
二 用“幂函数-对数函数变换”改进的方法 69
第三节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69
一 熵权法 70
二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2
三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3
第四节 熵权扰动属性方法 74
第五节 软集合方法 77
一模糊软集合基本理论 78
二 熵权软集合模型 79
第三章 经济评价的实证分析 81
第一节 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量理论方法研究 81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量方法研究的重大意义 82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量方法研究现状 85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量方法研究面临的困难 89
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量方法研究的对策 90
第二节 宏观经济领域探索 91
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强弱因素研究 92
二 劳动人口素质红利与经济增长 108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2
一 供给侧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供给侧驱动力分析 123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经营状况与企业杠杆率关系研究 139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评价 150
一 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151
二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况 158
三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164
四 国外城市化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175
五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183
六 中国新型城镇化态势的量化研究 205
七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愿景及实现路径 284
第五节 碳税政策评估 320
一 引言 321
二 文献综述 321
三 基于马克思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部门分析 324
四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碳税征收模拟 336
五 结论 343
参考文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