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诗之新声”与“学之别体” 1
一 “有斯人而后有斯诗也” 1
二 诗之新声 7
三 学之别体 22
第二章 学人的“学人之诗”与学人的“诗人之诗”——论王国维的诗词 37
一 学人之诗的两种范式 37
二 “为寻甘石问,失纪自何年” 50
三 “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63
第三章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与流辈论荣枯”——论陈寅恪的诗 77
一 从“历史真实”到“历史的精神真实” 77
二 “他生同认旧巢痕” 91
三 “负鼓盲翁正作场” 115
第四章 “诗可以兴”与“诗可以怨”——论马一浮的诗 132
一 “老圃能开冬花,结春实” 132
二 “尘劳本是如来种,诗力都从定慧生” 146
三 “诗可以兴”与“诗可以怨” 165
第五章 “欲说还休”和“欲罢不能”——论钱钟书的诗 187
一 “亦小雅之变” 187
二 “后死之悲”与“年命之嗟” 200
三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215
第六章 “才思”与“性情”——论萧公权和吴宓的诗 231
一 现代语境中的才思与性情 231
二 “最有诗才的现代学人” 246
三 “最具诗人气质的现代学人” 271
第七章 “诗健别从新境辟,道高犹许后生闻”——余论 302
一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302
二 “辛苦遭逢”与“寄托遥深” 310
三 “残酷底气运”与“不忍人之精神” 319
附篇 329
刘梦溪先生关于答辩论文的评语 329
[附]梦溪先生关于博士论文提纲的一封信 330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