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非凡的爱国者之家 3
1.家风教育的典范 3
1.1 梁氏家族的最强老爸 3
1.2 家风教育与爱国情怀 5
1.3 梁启超的十个子女 8
1.4 梁启超家风教育精言十一点 21
2.两位贤惠夫人及其他成员 30
2.1 两位贤惠夫人 30
2.2 梁启勋(1876~1963年) 34
2.3 梁启雄(1900~1965年) 35
2.4 另一段感情佳话 36
3.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成长年历 38
3.1 传统的家庭教育 40
3.2 神童的青春年华 44
4.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辉煌岁月 46
4.1 在日本的14年 47
4.2 辉煌的16年 53
5.爱国与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 59
第二部分 “中华民族”思想起源 69
6.梁启超民族思想的形成 69
6.1 “中华民族”之心 69
6.2 近代民族思想的奠基者 74
6.3 梁启超民族思想的成因 76
7.梁启超主导和经历的三大事件 79
7.1 维新运动的主将 79
7.2 护国运动:保卫共和的发动者和指挥者(1) 86
7.3 护国运动:保卫共和的发动者和指挥者(2) 97
7.4 “五四”运动导火索的点燃者(1) 99
7.5 “五四”运动导火索的点燃者(2) 103
7.6 “五四”运动导火索的点燃者(3) 112
8.巴黎1919:震醒中国的那次和会 116
8.1 顾维钧大智大勇 116
8.2 华盛顿会议缘起 122
8.3 代表团内部风波 124
8.4 九国会议的会场内外 125
8.5 山东问题的艰苦谈判 127
9.梁启超民族思想总评 130
第三部分 国体设计与宝贵遗产 133
10.影响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四个人物 133
10.1 光绪:带来一道闪光却英年早逝的幼稚明主 133
10.2 慈禧:集权制度下最后一个最有权力的女人 138
10.3 康有为:空想巨人蜕变为现实僬侥的传统名士 142
10.4 袁世凯:旧帝制的终结者和新帝制的缔造者 149
11.梁启超追寻宪政改革的理想蓝图 155
11.1 明治维新对亚洲的影响 155
11.2 明治维新成功与百日维新失败之比较 161
11.3 明治后对中国的两次掠夺和不法积累 168
11.4 中国近代第一份完整的宪政蓝图出笼 172
12.民本民权思想是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基础 178
12.1 民权思想与文明史上的五分钟 179
12.2 传统民本观是梁启超思想的基石 181
12.3 毛泽东指明的方向与珍贵遗产 184
12.4 对梁启超宪政思想的最新研究 185
12.5 王宠惠同梁启超的相互影响 188
12.6 引领东方: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 190
13.超前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影响 193
13.1 中国第一个引进马克思学说的人 193
13.2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设计者 206
13.3 财政、货币、盐制改革初想 216
第四部分 相交相知的国内外名人 223
14.梁启超与毛泽东 223
14.1 新思想对后人的深度启蒙 223
14.2 从尊崇效仿到批判扬弃 226
14.3 新闻及政论文章的独特风格 229
15.梁启超与孙中山 231
15.1 两个战士分属不同战壕 231
15.2 双方论战给任公一顶污蔑咒语“善变” 235
15.3 论战产生了一个伟大名词“中华民族” 236
16.梁启超与康有为 238
16.1 恩恩怨怨师徒情 238
16.2 从共同救国赴死到彻底分道扬镳 240
17.梁启超与袁世凯 242
17.1 恩怨起于变法 242
17.2 仇恨生于政变 243
17.3 联合出于“建国” 243
17.4 决裂在于袁世凯的复辟倒退 244
18.梁启超与伍庄 251
18.1 师兄师弟却未曾做上同学 251
18.2 敬仰学兄之深情入骨入髓 252
19.梁启超与杨度 255
19.1 杨度一篇《湖南少年歌》成名 255
19.2 梁杨联举蔡锷被封“昭威将军” 257
19.3 为共和志不同不相强彻底分道 258
20.梁启超与蔡锷 261
20.1 一对名师高徒:文武双星佳话连篇 261
20.2 师生同僚战友:为国赴难共荣共退 265
20.3 国家利益至上:文胆将军命交民国 269
21.梁启超与蒋百里 271
21.1 相识东瀛执弟子礼拜任公为师 271
21.2 师生百年神交:宪政治国、科技强军 273
21.3 军师国防宏论唤醒大国上下 275
21.4 蒋百里:“西安事变”的主要斡旋者 277
22.梁启超与胡适 280
22.1 被毛泽东先扬后弃的两个大家 280
22.2 难分伯仲的两次学术交锋 282
22.3 同患肾疾:一个被西医治坏,一个被中医治好 284
23.梁启超与徐志摩 286
23.1 任公最得意的诗人学生 287
23.2 “爱之深,责之切”千古难寻证婚词 288
24.梁启超与清华四大导师 291
24.1 梁启超:四大教授之首 291
24.2 陈寅恪:教授中的教授 292
24.3 王国维:南书房行走 293
24.4 赵元任:语言学之父 294
25.梁启超与伊藤博文、狭间直树 296
25.1 狭间直树:研究任公有“特殊价值”的学者 296
25.2 梁启超对日态度的转变 298
第五部分 百年尴尬 303
26.民国中期开始的冷遇 303
26.1 被抛弃的勇士:梁启超的死亡真相 303
26.2 民主改革派(维新立宪派)的历史悲剧 306
26.3 革命完成后先批判再束之高阁闲置60年 311
26.4 曾经有过的70年不谈宪政理想 314
27.理性学者对梁启超思想追本溯源 318
27.1 张朋园的开创性标新立论 318
27.2 董方奎40年追寻任公终成梁学大家 320
27.3 夏晓红、解玺璋开拓了新视野 325
27.4 丁文江、吴其昌谱写生命华章 335
28.当代梁启超热背后的文化填充 343
28.1 社会导向与文化需求 343
28.2 回归理性回归常态 346
第六部分 家族世系 353
29.唯一的年谱长篇 353
30.源于梁氏文史大家 355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