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问题 2
第三节 研究意义 3
第四节 研究内容 3
第五节 技术路线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第一节 大学生科技竞赛 4
第二节 创新型人才 8
第三节 创新型人才培养 12
第四节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第三章 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影响因素调查 15
第一节 调查背景 15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17
第三节 研究结果 21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27
第四章 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影响机制分析 31
第一节 调查目的 31
第二节 理论基础 3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37
第四节 研究发现 39
第五节 启示与实践意义 46
第五章 科技竞赛指导教师调查 48
第一节 调研目的 48
第二节 调研内容与方法 48
第三节 教师访谈实录 49
第四节 案例点评及分析 66
第五节 调研的实践意义 70
第六章 大学生科技竞赛促进人才培养的机制分析 71
第一节 研究目的 71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7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73
第四节 研究结果 76
第五节 研究小结 89
第七章 全人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科技竞赛观的提出 92
第一节 什么是全人教育 92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从全人教育视角重新审视大学生科技竞赛 93
第三节 大学生科技竞赛发挥全人教育功能的内在机理 95
第四节 基于全人教育的大学生科技竞赛观的提出 96
第八章 科技竞赛观指导下的“三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03
第一节 “以赛促学,赛学相长”,以科技竞赛观为指导完善现有竞赛设置 103
第二节 “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以科技竞赛观为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104
第三节 “以赛促协,协同培养”,以科技竞赛观为指导协同营造氛围与保障支持 107
第九章 实践应用之一:如何从对接课堂出发设计竞赛规则(“周黑鸭杯”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案例) 112
第一节 2014年“周黑鸭杯”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 112
第二节 2015年“周黑鸭杯”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 114
第三节 大赛影响力 116
第四节 赛事点评 117
第十章 实践应用之二:赛教结合(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广告与促销课堂) 120
第一节 大赛赛制规则 120
第二节 广告与促销课程大纲 121
第三节 课堂与竞赛结合 124
第四节 教学与竞赛效果 126
第十一章 实践应用之三:“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大纲 129
第一节 课程背景 129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30
第三节 课程对象与学时 131
第四节 课程内容 131
第五节 教学策略 133
第六节 教师学员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133
第七节 课程学习资源 134
第八节 教学条件 137
第九节 课程自我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138
第十二章 实践应用之四:如何引导和激励社会导师及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 139
第一节 管理学院社会导师聘任办法(摘选) 139
第二节 管理学院教师考核文件(摘选) 140
第三节 管理学院教师激励办法(摘选) 142
第四节 激励制度实施成效 144
第十三章 实践应用之五:如何在校园内营造正确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氛围与条件 148
第一节 在学院层面科技竞赛氛围营造的三个阶段 148
第二节 创建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提供竞赛条件保障 151
第十四章 实践应用之六:“大学生科技竞赛概论”课程大纲 156
第一节 课程简介 156
第二节 课程基本信息 157
第三节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57
第四节 教学配套安排 159
第五节 主要教学资源 161
第六节 课程使用案例 163
第十五章 实践应用之七:如何从正确的科技竞赛观出发引导学生团队发展 164
第一节 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简介 164
第二节 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发展历程 165
第三节 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的荣誉 172
第四节 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的经验 174
第十六章 实践应用之八: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竞赛提升科研项目水平 179
第一节 八麦神剑项目介绍 179
第二节 八麦神剑团队介绍 180
第三节 团队发展历程 181
第十七章 实践应用之九:如何引导学生从竞赛中学习创新创业 186
第一节 嗨应APP项目介绍 186
第二节 嗨应APP项目团队介绍 186
第三节 LINK团队创业历程 188
第十八章 实践应用之十:再论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192
第一节 研究目的 192
第二节 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192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199
第四节 创新创业初期成功者胜任力特征发现 204
第五节 创新创业初期成功者胜任力特征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220
第十九章 总结与讨论 223
第一节 全书总结与理论贡献 223
第二节 实践意义 229
参考文献 232
附件 作者团队相关研究成果清单 241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