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的理由与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的理由 1
1.1.2 研究意义 10
1.2 研究方法 11
1.2.1 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11
1.2.2 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的方法 11
1.2.3 比较研究的方法 11
1.3 研究路径与框架结构 11
1.3.1 研究路径 11
1.3.2 框架结构 12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 15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16
2.1 国内外区域金融文献综述 16
2.1.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 16
2.1.2 区域金融差距的原因研究 18
2.1.3 金融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
2.2 有关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理论 23
2.2.1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和弗兰克的“宗主—卫星”理论 24
2.2.2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缪尔达尔的“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26
2.2.3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理论 28
2.2.4 威廉姆森的倒“U”形理论 29
2.2.5 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理论 30
第3章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34
3.1 金融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34
3.1.1 金融资源的内涵 34
3.1.2 金融资源的特征 36
3.2 金融资源的功能 38
3.2.1 金融资源的便利交换功能 39
3.2.2 金融资源的聚集储蓄功能 39
3.2.3 金融资源的信息揭示功能 40
3.2.4 金融资源的公司治理功能 40
3.2.5 金融资源的风险管理功能 41
3.3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分析 42
3.3.1 基于对称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 42
3.3.2 基于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 49
第4章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现实特征及表现 52
4.1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现实特征 52
4.1.1 衡量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方法 52
4.1.2 银行业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现实特征的实证分析 53
4.1.3 证券业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现实特征的实证分析 58
4.1.4 保险业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现实特征的实证分析 62
4.1.5 综合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现实特征的实证分析 66
4.2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特征表现 70
4.2.1 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70
4.2.2 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75
第5章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原因分析 77
5.1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一般性原因分析 77
5.1.1 历史冲击的作用 77
5.1.2 金融规模经济的作用 78
5.1.3 累积因果性循环作用 80
5.1.4 交易成本的作用 81
5.2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特殊性原因分析 82
5.2.1 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空间差异 82
5.2.2 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干预 83
5.2.3 统一性金融政策和二元化金融环境的矛盾 84
第6章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实证分析 88
6.1 衡量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指标体系的文献回顾 88
6.2 衡量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指标体系的构建 89
6.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89
6.2.2 衡量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指标体系选择 90
6.3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实证分析 93
6.3.1 样本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93
6.3.2 实证分析结果 93
第7章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经济影响分析 104
7.1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经济影响分析的文献回顾 104
7.2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经济影响实证分析 106
7.2.1 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106
7.2.2 模型的设计、变量说明和样本数据来源 107
7.2.3 实证分析结果 108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16
8.1 主要结论 116
8.2 金融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117
8.2.1 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117
8.2.2 差异性金融政策的实施 118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21
附录 122
参考文献 152
后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