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核的晕结构 1
1.1 晕核的发现 1
1.2 晕核的研究概况 3
1.3 晕核的判据 10
第二章 用渐近归一化系数方法研究17O - 17F和17N-17Ne的晕结构 16
2.1 核ANC 16
2.2 从转移反应提取核ANC 20
2.3 核ANC的近似模型无关性 23
2.4 用ANC方法研究镜像核17O-17F和17N-17Ne的晕结构 25
第三章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库仑效应对质子晕形成的影响 46
3.1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46
3.2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库仑效应对单质子晕形成的影响 67
3.3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库仑效应对双质子晕形成的影响 83
第四章 用Woods - Saxon平均场研究库仑效应对质子晕形成的影响 95
4.1 Woods-Saxon平均场模型 95
4.2 用Woods-Saxon平均场研究库仑效应对单质子晕形成的影响 97
4.3 用Woods-Saxon平均场研究库仑效应对双质子晕形成的影响 101
第五章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 P和S同位素链的晕结构 104
第六章 原子核的高自旋态 114
6.1 回弯现象与转动带带交叉 114
6.2 高自旋态的布居[3,4] 121
6.3 旋称反转[3] 125
6.4 尼尔逊单粒子能级 128
第七章 奇质子核169Ta 1/2+[411]带高自旋态研究 136
7.1 实验装置与测量 138
7.2 实验数据获取和预处理[4,6,7] 141
7.3 γ-γ符合数据处理—开窗投影谱分析 142
7.4 一些f射线主要来源的确定和能级纲图建立的基本方法 143
7.5 169Ta 1/2+ [411]带能级纲图的建立 145
7.6 169Ta 1/2+ [411]带组态的确定 150
7.7 关于169Ta 1/2+[411]带“偶然退化”观点的讨论 152
7.8 169Ta 1/2+ [411]带的转动参考系的准粒子能量、顺排角动量和带交叉频率 155
第八章 奇奇核170Ta的高自旋态研究 158
8.1 170Ta能级纲图的建立 159
8.2 170Ta半退耦带的能级纲图 166
8.3 170Ta第三转动带能级纲图 171
8.4 170Ta能级纲图中的各转动带组态、能级自旋和宇称的确定 176
8.5 170Ta晕带的旋称反转 177
8.6 170Ta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 179
8.7 Z =73的几个奇奇核的半退耦带旋称反转比较 181
8.8 稀土区奇奇核半退耦带旋称反转系统学比较 182
8.9 稀土区奇奇核晕带与半退耦带旋称反转差异系统比较 184
8.10 稀土区奇奇核旋称反转形成机制 186
第九章 稀土区奇质子核旋称反转的系统学研究 194
9.1 奇质子核转动带的旋称劈裂 194
9.2 奇质子Lu和Ta核πh11/2(9/2[514])?(vi13/2)2带的旋称反转 197
9.3 奇质子核旋称反转机制的探讨 200
9.4 奇质子核Re的πh11/2(9/2[ 514])?(vi13/2)2带的旋称反转 204
9.5 奇质子核Lu、 Ta和Re的πh11/2(9/2[514])?(vi13/2)2带的带交叉 206
9.6 稀土区奇质子核基于πd3/21/2[411]组态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211
9.7 稀土区奇质子核基于πd5/25/2[402]组态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213
9.8 稀土区奇质子核基于πg7/27/2[ 404]组态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216
9.9 稀土区奇中子核Yb和Hf的负宇称带的旋称反转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