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何以成为问题? 1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污染 1
一 全球性的隐私侵害 1
二 大数据污染的治理 16
第二节 隐私保护的多重悖论 23
一 隐私悖论无处不在 23
二 隐私保护掣肘重重 26
第三节 解决隐私悖论的新路径 31
一 原路径的失效 31
二 新思路的转向 33
第二章 重新认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 37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处理 37
一 收集:原生数据与模拟数据 39
二 处理:数据画像与生物识别 41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新内涵 43
一 关涉公民的数字身份 44
二 六项权利与八项原则 46
三 价值化·暴力化·技术化·全球化 48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隐私侵权的新表现 52
一 个人数据的不正当交易 53
二 私人活动的全方位监控 54
三 私人领域的无障碍侵入 55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新挑战 57
一 以国家安全之名 57
二 以信息知情之名 58
三 数据无障碍跨境流动 60
四 传统道德伦理受侵蚀 61
第三章 世界各国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分析 63
第一节 中美最新隐私法规的比较分析 64
一 中国:法规分散与制度创新 64
二 美国:分散立法与行业自律 66
三 中美隐私法规的比较分析 70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的隐私法规分析 73
一 欧洲6国 73
二 亚洲3国 83
三 大洋洲2国 87
四 非洲2国 91
五 美洲3国 93
第三节 世界各国隐私保护现状与启示 99
一 现状:不健全型世界隐私保护地图 99
二 启示:“反技术意志”全球新标准 103
第四章 有效保护之一:对隐私主体进行分级 113
第一节 隐私分级保护的理论框架 113
一 分类及其相关理论 113
二 分级及其相关应用 114
三 隐私分级保护框架 117
第二节 隐私主体分级的伦理准则 122
一 隐私保护的伦理准则 122
二 隐私主体分级的准则 124
第三节 隐私主体分级的维度 125
一 从性别的角度分级 125
二 从年龄的角度分级 127
三 从职业的角度分级 130
第四节 隐私主体的综合分级 132
一 三个维度的综合 132
二 其他维度的综合 134
第五章 有效保护之二:对隐私数据进行分级 136
第一节 个人隐私与敏感数据 136
一 数字时代的个人隐私 136
二 敏感数据是核心领域 138
三 敏感数据鉴定与分类 139
第二节 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式 144
一 敏感数据的法律定义 144
二 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式 147
第三节 敏感数据的现实悖论 149
一 理论与现实间的悖论 149
二 现实悖论的两种解释 150
第四节 隐私数据的分类分级 153
第六章 隐私保护的有效性调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155
第一节 个人隐私自我保护的伦理原则 155
一 关于保护意识的原则 157
二 关于保护行动的原则 159
第二节 中美“千禧一代”大学生的隐私保护意识比较 160
一 框架与模型 161
二 中国大学生的隐私保护意识 166
三 美国大学生的隐私保护意识 170
四 中美大学生隐私保护意识的比较 174
第三节 中美“千禧一代”大学生的隐私保护行动比较 175
一 中国大学生的隐私保护行动 176
二 美国大学生的隐私保护行动 178
三 中美大学生隐私保护行动的比较 180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隐私自我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182
一 调研:价值趋同与文化存异 182
二 现状:隐私保护有意识无行动 193
三 展望:小数据思维精准防御 195
第七章 永恒之悖论:未完的思考 198
第一节 大数据:隐私的魔咒? 198
第二节 新技术唤醒暴力与恶 202
第三节 人与技术关系的重构 204
参考文献 209
附录一 中文调查问卷 238
附录二 英文调查问卷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