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1
先“声”夺人:文学批评扩放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声态学研究&殷国明 1
“中国文坛很活跃,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系哥舒玺思女士访谈&易彬 14
新视界 39
中国作家群体的资本形态与资本生成——基于中国作家富豪榜(2006-2015年)的分析&王炎龙 曾元祥 39
“中国故事”如何“改”,怎样“编”?——论田沁鑫戏剧创作的诗化品格与策略&裴亮 55
背离还是传承——从“五四”到延安时期的戏曲大团圆结构&武菲菲 赵学勇 70
柳青的文学创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杨国伟 79
论谢冰莹的思想转变与《黄河》的价值导向&冯超 91
近年网络影视评论的兴起与构成形态&张遥 103
“大文学”视野 111
剧团组织政治化的外在助益与内在束缚——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穆海亮 111
延安作家与群众政治&严靖 123
20世纪20-80年代兰波生平译介里的诗学与政治&罗文军 135
论延安文学中的“纺车”书写&宋颖慧 150
文学档案 159
简述鲁迅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多重声调——兼及周扬论鲁迅&吴敏 159
论陕甘宁文艺研究中的文献史料类型及其问题&王荣 黄金萍 176
历史化与问题性:陕甘宁文艺研究再出发&李跃力 186
《北晨学园哀悼志摩专号》里的佚文佚简释读&宫立 195
台静农佚文三篇&刘凯军 205
民国文学研究 213
吴宓旧体诗词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其嬗变&李遇春 王彪 213
“卖文谋生”与早期创造社的发展&荀羽琨 李继凯 228
《动摇》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商民运动&罗维斯 238
从象征主义到“转向”问题——再谈纪德与卞之琳的影响关系&刘璐 252
讥弱嘲困待平章——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及反思&程小强 264
抗战文学研究 280
山水城的战时文学景观——广西抗战暨桂林文化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黄伟林 280
从《春云》看地方文艺在抗战语境下的期待和困惑&黄菊 292
“侠义”与现代民族精神的构建——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新编水浒戏剧&焦欣波 303
共和国文学研究 317
论政治文化对“十七年”新诗选本批评的影响&陈宗俊 317
回忆性叙事:60后作家的“文革”书写&韩伟 程丹阳 330
理想主义、精神之父以及孤独的个人——读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乌兰其木格 340
新时期小说的“魔幻叙事”与古代文学传统&曾利君 347
翟永明诗歌写作的新向度——一种唯物主义女性主义视角&刘莉 361
21世纪传播新格局下的诗歌生态&罗麒 373
学人·著述 385
论王富仁“樊骏论”系列的学科关怀底蕴&何希凡 任军 385
王富仁语文教育思想简论&杜伟 398
在历史和艺术之间——从《甲申三百年祭》到《李闯王》的诞生&袁盛勇 405
多民族文学融合研究的概念突破——《阿来研究》对“文学藏区”学术命题的建构努力&白浩 李婷 410
中国现代电影史与殖民文化研究的创获——评《殖民主义电影政治与美学的魅影》&于文夫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