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1
第一辑 文学教育 3
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3
今天怎样“教文学” 7
“胡适人文讲座”的背后 10
代际交接的接力棒 13
作为一种精神气质的“游侠” 16
“今古”何以“齐观” 21
“国学”如何“新视野” 25
大一统教学的弊端要反省 28
“小书”说“大事” 35
与高雅擦身而过 38
与人论刊书 42
依旧相信文字的魅力 44
如何谈论“文学教育” 46
“大美”与“大爱” 58
人文学·语文课·演讲术 65
名刊的责任与困境 77
散淡中的坚守 80
追记王富仁兄的三句话 84
编一册少数民族文学读本,如何? 87
第二辑 学术评论 103
评价的标准与研究者的心态 103
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 109
走出“现代文学” 112
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其面临的困境 116
“事事不关心”? 120
与学者结缘 123
晚清的魅力 126
学会做梦 130
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谋划策 133
与对话者同在 135
中国小说中的人神之恋 139
关于“学术文化随笔” 144
千年文脉的接续 147
哪个“东方”?谁在“崛起”? 152
作为“文章”的“著述” 155
关于“小说”的命运 161
关于“小引” 163
我看俗文学研究 165
走出“话本正脉” 170
历史需要细节,但不等于只是细节 173
现代史视野中的教育与文化 175
“未刊稿”及其他 179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184
第三辑 序跋与书评 193
《诗界十记》小引 193
《晚清文人妇女观》序 196
《旧年人物》小引 200
《晚清社会与文化》序 202
《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小引 205
研究视点与理论设计 208
文学意趣与史学品格 212
走向苦涩的成熟 215
《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研究》序 218
1996年大陆图书掠影 222
如何面对先贤 226
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学者 230
众声喧哗与想象中国 234
小扣大鸣与莫逆于心 237
仪态万方的《点石斋画报》 244
书品二则 252
民间的记忆 255
过去的大学 257
“大家”与“全集” 262
学者也诗人 272
《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序 277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序 279
《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序 282
南洋大学的故事 285
《小说新论——以微篇小说为重点》序 291
《茶人茶话》序 294
不同,乃所以讲学 297
另一种学术史 301